当头棒喝"
,既严肃指出了香菱在写诗方面的误区,又不时失机对她进行了热情洋溢的鼓励。
言下之意,写诗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欲则不达"
,若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旦陷入急于求成的困境,就作不出好诗了;不过,写诗也不是"
难于上青天"
,若有了基础,掌握了技巧,再用心用情努力地构思,也一定"
苦尽甘来"
,取得成效的。
可见,林黛玉的确是优秀的好老师。她很有见地的"
授业"
,一针见血,没有空洞的说教,全是实实在在的"
干货"
。难怪学生香菱很精准地悟得写诗真谛后,便可以高歌猛进,称之为"
诗魔"
了。
由此而言,学生优秀,遇上的老师高水平,自然是相得益彰,既是彼此的荣幸,教与学的成效更会凸现,相互成就!
四、解惑
尤难得的是,好老师林黛玉在"
解惑"
上更是一把好手,招招都是极大的帮助与提点,使香菱在写诗过程中没有因起初的诗作不好便灰心丧气不思进取,而是不懈努力迎难而上,从而梦得绝佳好诗,受到称赞好评。
香菱原本是秀外慧中聪明灵巧的好学生,一听见老师林黛玉有"
王摩诘全集"
后,赶忙讨过来拜读:"
既这样,好姑娘,你就把这书给我拿出来,我带回去,夜里念几也是好的。"
林黛玉见香菱如此勤勉,更为欣赏,便安排紫鹃拿来王维的诗集给她后,又指点道:"
你只看有红圈的,都是我选的,有一念一。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由此得到老师指点迷津,回到蘅芜苑后,更是原原本本地刻苦用心念完王摩诘全集后,赶忙又到老师林黛玉处换读杜律。
于是有了林黛玉给学生"
解惑"
的第二招:与之互动探讨,切实解决所现的问题。书中亦是通过师生二人一大段对白导出的:
黛玉:"
共记多少?"
香菱:"
凡红圈选的,我尽读了。"
黛玉:"
可领略了些滋味没有?"
香菱:"
领略了些滋味,不知可是不是,说与你听听。"
黛玉:"
正要讲究讨论,方能长进。你且说来我听。"
香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