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黛玉:"
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
我看见他塞上一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
你看,她们师生之间关于读诗的互动研讨,多么有趣!学生香菱在巩固古诗知识点的同时,老师林黛玉也对"
香菱写诗"
的潜质有了更好的把握。
最后,就是老师"
解惑"
传统而又关键的一招:布置家庭作业,通过不厌其烦的批改,进一步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从而因势利导,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鼓励学生向更好看齐,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故探讨结束后,黛玉马上给了香菱杜律,便安排家庭作业,要求及时完成报批:"
昨夜的月最好,我正要诌一,竟未诌成。你就作一来。十四寒的韵,由你爱用那几个字去。"
香菱一回去,即在苦思冥想中习得处女作后跑来请老师林黛玉"
批改"
。林黛玉不满意其"
措词不雅"
,要求她再作一:"
只管放开胆子去作。"
香菱没有气馁,又写下第二诗,林黛玉作了肯定"
自然是难为他了"
,对其进步作了表扬。但还是认为需打开思维,跳出固有的窠臼,不能有穿凿附会之感,要有自己的风格。
正是在林黛玉"
诲人不倦"
的打磨下,香菱受住了薛宝钗的差评,得以凝思聚力,最终入梦习得绝好诗作: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综上所述,可见:林黛玉的确将"
传道授业解惑"
做到了精致极致,称她为最合格的好老师,当之无愧。
亦愿"
三人行,必有我师"
,我们所有的老师在"
人类灵魂工程师"
这一最神圣的称谓中不负此誉,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桃李满天下"
之际,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