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青春杂谈 > 第4章 一场下了三年的雨39(第2页)

第4章 一场下了三年的雨39(第2页)

他笑的一脸灿烂,接着他又告诉我哪几个床位已经被选过,只剩下3个床位供我挑选。两个中间的,另一个是门右边床铺的离门最远的位置,看来大家对中间的位置都不太感兴趣。

我却没有关心选床位,而是跑到阳台上看了一圈,果真没有让我失望,有独立卫生间,插卡可以洗热水澡!

我心满意足地从阳台回来,选中右侧最靠里的位置。选完后又觉得过于草率,担心以后会被厕所里的味道所困扰。

爸爸在一本正经地和成熟眼镜男握手,指着我说:“这位同学长这么大第一次离家住校,有啥不懂事的地方请你们多多包涵!”

太夸张了!两个人的表情像是正在进行‘世纪之握’。

我艰难的爬上床板,一点点铺好床单,把行李往桌子上一放,大功告成!妈妈在离开封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就心心念念着清明上河园,2o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清明上河园门外。看上去挺古香古色的,红漆古木的建筑以及络绎不绝的游客。可一看门票,居然要一百五一个人!

我先表达了放弃:“算了吧,这都下午5点了,玩不了一会儿又要出来吃晚饭,不去了吧。”

这种话本来是大人哄小孩说的,可在我们家却由小孩说出来,我可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一家三口没有去清明上河园,改成花一百元坐观光三轮车。车夫是个矮小精瘦的老头,本来要价15o,被还价至一百,还得拉我们都是重量级的一家三口。你说这老头也奇怪,咋不换成电动的呢?看他那副边驼着腰骑车边讲解开封历史的可怜样,真替他感到心酸。

围绕着一个大湖骑行,先是来到了一座寺庙里,爸妈像两个虔诚的信徒,连忙传到大堂去跪拜佛像。我站在他们身后,只感到可笑:这只不过是几个和尚建的用来骗点香火钱的雕像罢了,我才不信什么神灵呢!要是真有神灵,小鬼子不早就断子绝孙了?

接下来又参观了一个古画的商铺、走了一座古桥、最后停在一家黄家老店门前,我们正巧要进去吃灌汤包。不用想,车夫肯定与这几个地方有合作关系

要说起吃包子,我可是个行家,从小到大吃过的包子数不胜数。可这家灌汤色…吃的太快没品出味来。

吃完包子妈妈非要去找我压根闻所未闻的鼓楼夜市,还说这是开封最好玩的地方,我记得白天她还说清明上河园是最好玩的地方…

我怀疑她在来之前一定偷偷做了功课,不然咋知道这么多好地方呢?可惜找了一圈,问了好几个老头也没找到所谓的鼓楼夜市。妈妈干脆在两个大石象旁边的胡同里找了一家卤肉店,啃起了猪蹄。

“不找鼓楼夜市了,都是卖吃的,不如在这里随便吃点。”

“啥,夜市是卖吃的?我还以为是卖花鸟字画的…”

吃饱喝足后在湖边散步,一想到从明天开始就要远离父母,还真有种奇怪的感觉。当曾梦寐以求的一天终于到来,我却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兴奋。

回到宾馆,1o点就睡了,不知多少年没有睡过这么早…

2o18年9月7日,早上七点钟准时醒来,我感觉神清气爽、脖子舒适无比,这是我整整一个暑假都不曾有过的体验。

窗户正对着对面大树上那茂密的树叶,树叶下面是老旧的胡同,看上去并没有什么人气。

处理完一切事务——交了一大堆钱、加了几个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微信群、领一套军训服装。爸妈在操场上与我分别,我敷衍地说了句“再见”

,头也不回地往宿舍方向走去,心里并没有任何起伏。

六人间的宿舍已经来了5个人,只剩我旁边的那一位没来,听说他早上过来放了一下行李,很快又离开了。

没人讲话,5个人都坐在自己的桌子前玩手机,我一时找不到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只好胡乱浏览着枯燥的新闻。

直到睡我旁边的那个家伙在他叔叔的陪同下走了进来,这该死的寂静才被打破。他俩一进来就开始大声说话,用的还是我几乎听不懂的河南话。等他叔叔走后,所有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落在他的身上。我借机

打量他:黝黑的皮肤,扁平的身材,圆润却还算帅气的脑袋。

他笑着回望我们,那笑容里有种天然的亲切感:“都看着我干嘛?大家轮流做自我介绍!”

所有人都笑了,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开始自我介绍。

中午宿舍六人一起去餐厅吃吃饭,顺便聊聊天,算是介绍了自己。

睡在门左边第一个位置的叫徐时雨,河南周口人,脸呈不规则半椭圆形。一笑起来眼睛小到几乎没有,关键是他一讲话就笑。才19岁,头看起来随时都有谢顶的可能。

门左边中间位置的是河南洛阳的刘恒,看起来比我还要重5o斤的‘大肉球’我忍不住在心里偷偷嘲笑他的身材。他戴着一副白边眼镜,几乎没有脖子,看起来比我们每个人都要高一些。

睡在最里面的是来自己云南的伍志浩,昨天下午已经打过招呼,还相当离谱地和爸爸握了个手。现在想起那个握手我还会起一身鸡皮疙瘩,有种把我卖了的感觉。

门右边第一个床位的人叫顾挺,江苏人。似乎只要是外省人,一律用省份代替不用交待具体的城市,我还是搞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会大老远跑到河南来上一个专科。

顾挺看上去像个地道的宅男,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去饭堂吃饭也不舍得放下的黑色挎包,典型的理工男模样。

中间的就是来得最晚的李晓科,开封本地人。原来刚才那个送他过来的人不是他叔叔,而是朋友!

当我说自己来自信阳时,5个人的反应出奇的一致,“信阳毛尖?”

我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信阳的茶叶竟如此有名,还学什么医啊,回去炒菜叶算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