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声音从高处传来,极近的地敲击着耳鼓,彰显着存在感,轻易地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众人也如所愿地慢慢回过神来。
可待看清眼前时,他
()们脸色顿时白,差点软倒在地上。但是此刻并不是放松的时候,他们心脏跳动地极快,也顾不上软的腿,忙爬起来端庄地行礼。
被支出去的侍者们,听到殿内动静正要进来,却听得一声暴怒之下的喝声:“滚!”
听到陛下的吩咐,侍者们顿时停下脚步,有序地站在门前。
而此刻殿内的高位上,是一片狼藉。
桌案,连同桌案上摆放的东西齐齐被掀翻。
臣子们早已经齐齐跪下,他们低着头,听着高位上哐啷哐啷似乎还在摔东西,那声音根本就不停,连一丝停顿都没有。
暴怒的帝王,在泄胸腔里根本抑制不住的怒火时,根本停不下来!
气!
气!
怎么能不气!
他不仅气,他还恨不得立刻写下诏书,传下去传个几代给他那素未谋面的刘氏后辈!
管他们有什么苦衷,这也太窝囊了!被人骗成这个样子!
他还要在诏书里把他们骂个遍!
刘彻走来走去的时候,天幕开始提起他所在意的事情了。
他脚步一顿:
【而王莽为什么能够篡汉成功?这正是察举制的弊端之一:
——如何能准确判断他人道德品质?
东汉还有一例。
根据《后汉书·许荆传》中的记载,东汉时期,许荆的祖父许武通过举孝廉做了官,他就想让自己的两个弟弟也走这条路。所以,在兄弟三人分家的时候,许武主动挑选了家里面积最大的房子,以及土壤最肥沃的田地。但他对外宣传时却说:“都是两个弟弟礼让给我的,弟弟不争不抢,品德高尚。”
这个方法果然让两个弟弟出了名,全都通过举孝廉当了官。
直到这个时候,许武又声称:“我是牺牲了我的名声来成全弟弟的”
。而且,他还拿出自己的财产分给两个弟弟,结果又获得了一片赞誉,还升了官职。
很不可思议,但是在当时是真实存在的。毕竟是写进了《后汉书》这样精准度颇高的历史资料里。
整体来看,这些不过许武自己精心布置的一个局,花费数年时间,充分利用了举孝廉制度的漏洞,从而让兄弟三人全部都迈进了仕途。
从这里开始,察举制的失效,就可见一斑。[3]
而这些反面事例,更是让我们反思。
察举制里对士人道德品质的考察是察举制的前提,但这不易作好,因为很难对人的道德品质作出中肯的评价。
将人的道德品质量化打分。说实话,这真的很难。几千年过去了,纵使不断有新科技有新事物出现,可这样的进步在这方面也停滞了去,科技也束手无策。】
后辈声音一转:
【察举制后期时,弊端日益严重,西汉还好,特别是东汉。
到东汉中后期,地方举荐被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本是有利有弊的选举权在权利的玩弄下,彻底变成
一种形式。
那些贵族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
而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符实,“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社会上出现了“四世五公”
、累世公卿”
、“累世经学”
的官僚门阀集团。
此时的察举制已蜕变为变相的世袭制,成为那些公卿大族维护自己势力,维持特权的工具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