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手里有钱,做不做宰相很重要么?
又有兵又有钱,李三郎说话谁敢不听?
哦,只要他不犯众怒。
在西北,经过李承嗣、郑守义前后两位大帅实践,统治格局呼之欲出。李老三会逐步由中央接管河西走廊,郑家的势力则步步向西,去做安西王。在这期间,李老三会与郑老二各种既合作又斗争。
当然,去的可能是小郑,老郑会在枢密院看场子,跟李老三打擂台。
嗯,李老三会怎么收拾郑老二,可想而知的吧。
那必然是名义上让老郑做枢密使,这老小子做太上枢密使,枢密院,那不就是困住郑老二的笼子么?
这个布局已经很清楚了吧。
在东北,当然大侄子会去做渤海王。
海东盛国也好,室韦人也罢,早早晚晚都是碗里的菜。
要说大侄子有没有王者归来的一天?不好说,这个不好说。老东西们都死了,还是有机会的。甚至于,李老三年高后,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排除主动让这个大侄子回来的可能。
在西南,在东南,肯定也有的是人愿意去。
你问谁去?我觉着这就不重要了。
至于内部制度建设,那就是遇见问题解决问题。
可选的剧本也就那么几个,如果是十年前,我可能会再写一部分,但是现在这个年纪就没那个兴趣了。
因为,没有尽头。
从来没有完美的制度,遇见问题解决问题而已。
搞得好,进入下一关。
搞不好,推倒重头来。
英雄们都老啦,想来想去,就这样吧,甚至于搞个编年交代一下后续结果都觉着有点画蛇添足。
反正都是编故事。
那就这样吧。
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接着写。
……
下面简单说几个问题,有关于故事的一点思考,也有对一些朋友的回复。
我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各位不要较真。
先是感谢所有能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支持。
我是八零后,记得上中学历史课,讲到北朝的鲜卑汉化,老师说,“这体现出一种民族自卑感”
。当时没有很深的理解,后来越来越有感觉,我就现身边很多人在精神上都是垮掉的。
就是,面对洋人,从灵魂里就跪了。
哦,我现这就叫民族自卑感。
有没有现,在我们的影视剧里,古装片动不动就下跪,这恐怕就是一种骨子里奴才相的外部体现。
正好前两年有很多时间在家,然后就磕磕碰碰写了这个故事。
初衷就是想展示一下,在青壮年时期,我们也是很自信,很昂扬的。
比如,在大唐,除了祭天大典,见天子也是不下跪的。
哦,奴婢是要跪的,因为从法律上他们不是人。
比如,在大唐,我们是胸怀宽广的,是无所畏惧的。
大唐什么人都敢用,只要有用,只要好用,就敢!
大唐啥玩意都敢玩,只要好玩,只要喜欢,就敢!
同时,我也不想把这个故事写得太肤浅,在兼顾娱乐的条件下,我想稍微深刻一点,哪怕一点点。
好了,进入具体问题环节。
第一个说说“皇帝”
。
在很多穿越故事里,穿越者的宿命要么就是做皇帝,要么就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如果是写武侠,深藏功与名是好选择,可是作为一个政治军事文,打下然后江山自己跑了,我觉着就很不合适。
因为不可能。
敌人不允许,朋友不允许,没人会允许。
不跑题,就说“皇帝”
,就以汉、唐为例。
汉高创业,靠的是大肆分封许愿获得支持。
《史记·高祖本纪》写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