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3章
他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考较。战功如何,过程怎样,父皇心中自有一杆秤。他必须如实禀报,既要展现自己的能力,又不能显得功高震主,其中的分寸拿捏,至关重要。
朱梓开始缓缓叙述,从抵达云南开始,如何与西平侯沐英会合,如何分析敌情,如何制定策略,如何稳定军心,一直到最后的决战,以及战后如何安抚地方,清剿残余。
他的叙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没有过多的渲染和夸张,只平实地陈述事实。对于关键的战役和决策,他会详细说明当时的考量和依据。对于沐英和其他将领的作用,他也毫不避讳,一一提及,并未将功劳全部揽在自己身上。
他特别提到了几次关键的战斗,包括那次遇袭受伤的经过,用以佐证战况的激烈和将士用命的事实。他也提到了严武及其麾下黑甲卫在战斗中的表现,用事实再次证明他们的忠勇。
朱元璋一直静静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御座的扶手上轻轻敲击,目光专注。他时而皱眉,时而点头,偶尔会插话询问一两个细节,朱梓都一一作答。
朱标则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眼神中却透着思索。他观察着父皇的神情变化,也留意着八弟的应对。这个弟弟,离京半年,似乎真的脱胎换骨了。不再是那个只懂些诗文、略显稚嫩的潭王,而是真正经历过铁与血考验的统兵将领了。那份沉稳和应对的从容,让他心中也多了几分考量。
时间在朱梓的叙述中缓缓流逝。奉天殿内,除了他的声音和朱元璋偶尔的敲击声,再无其他杂音。
当朱梓说到最后平定叛乱,地方秩序逐渐恢复时,他停了下来,躬身道:“父皇,以上便是儿臣在云南平叛之大致经过。详细战报及俘获、缴获清单,已由沐侯爷与儿臣共同署名,稍后呈上。”
朱元璋停止了敲击扶手的动作,看着朱梓,眼神复杂。这个儿子,确实做得不错,超出了他的预期。不仅打赢了仗,而且在叙述中表现出的战略眼光和对全局的把握,都显示出了相当的才干。
更让他心中略感安慰的是,朱梓并未恃功而骄,言语间懂得收敛锋芒,也知道维护同僚。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开口道,“此次云南平叛,你做得很好。沐英在奏报中对你赞誉有加,看来并非虚言。”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不过,你刚才也说了,战场凶险,你身为藩王,又是朝廷钦命的督帅,更应爱惜自身。亲冒矢石固然能鼓舞士气,但万一有所闪失,动摇的可是军心国本!这一点,你要牢牢记住!”
这话语带着告诫,却没了之前的怒意,更多的是一种提点。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朱梓再次躬身。
朱元璋点了点头,目光扫过殿下跪着的严武等人:“严武,护卫之责,不可懈怠。此次念你护主有功,暂且记下。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臣谢陛下隆恩!必当尽心竭力,万死不辞!”
严武如蒙大赦,重重叩首。
“都起来吧。”
朱元璋挥了挥手。
严武等人这才敢起身,退到更靠后的位置。
朱元璋的目光再次回到朱梓身上,语气缓和了许多:“一路辛苦,先回去歇息吧。你的王府,太子已经安排妥当了。回去看看媳妇孩子,她们也盼了你许久。”
“谢父皇恩典。”
朱梓应道。
“战功之事,自有朝廷论定。你先安心休养几日。”
朱元璋最后补充了一句。
朱梓行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