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地肥后盖上稻草捂几日,这样会更有利于土壤吸收养分。
等种植的农作物下地,就得换成有机细肥,也就是鸡鸭鹅、豆饼、人粪尿,一粗一细的双重施肥标准,土壤会变得疏松,也越来越肥沃,农作物自然会长得更好。
不同于以往的农家肥,地肥里加入的东西多,变成了黑褐色的泥土样,发酵后散味儿,无味后才能下地,不然会烧坏地里的营养成分。
制肥的地方不好闻,现在大伯和大哥是家里最爱干净的人,每日都得洗两次,不然能把人给熏倒。
那边有五人干活儿,吃住都在那边儿,吃的和后院做工的人一样,也就比江家饭桌次一点儿。
等明年种的果子多了,地肥还能做的再好些。
“能出多少?我让人拉走。”
江六地虽然种的不好,但什么季节该干什么事儿,他还是门儿清。
大伯放下碗筷,算了算三个地圈里的肥,说:“能出十五车,撒地八亩左右,还得看舍不舍得用。”
如果是他,肯定不舍得两车肥撒一亩地,这肥多好啊,用得全是好东西,不出三年准能追上马家桥的田。
像豆子红薯高粱这一类,只用一车肥就够了,小麦玉米花生可以用一车半,稻子最少还是得两车。
当然了,这只是江大伯个人的看法,买了肥怎么用,还是得看个人舍不舍得。
江六掰起指头算,这么少的量,对大营来说就是九牛一毛,要不他自个儿先用吧?
红薯地现在颇为受关注,把这些肥施到隔壁地里,也好叫人看看改良地肥的作用。
今年那地儿只种玉米棒子,只要棒子出粒多,大家自然能看明白地肥的价值,都不需要过多宣传,红薯地就是上好的广告。
爷爷哪能看不出来他的心思,不赞同的说道:“量多量少都是第一波肥,就是只出了一斤,也得先给人送去。”
“六儿,乖孙儿,咱不论是做买卖还是做人,都不能丧了良心,没了心那还能是人吗?买卖也做不久的,你听爷爷的准没错,不能仗着和人关系好亲近,就把买卖一事儿当儿戏。”
“爷爷没读过书,但以前在大户家里给人干长工,腌臢事儿见的太多了,一旦主家心肝儿变坏,那底下的人也会跟着学坏,就是万贯家财也长久不了啊。”
老爷子很少当着家人面说教小六,他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娃儿,他心里十分清楚小六是什么人。
只要有他和老婆子在一天,小六就不可能学坏,一旦有那走偏路的苗头,也会及时给他掐掉。
江老太也一脸严肃,放下筷子说道:“这事儿不能这么干,小六你听话,奶奶知道你想帮你大哥做出本事儿,让人家不小瞧了他,但别人定下的东西,是万万不能动的。”
“不论他是乞丐也好,还是贵族老爷也好,我们应下的事儿,就不能变。”
喜欢卖菜郎穿行两界请大家收藏:(
http:www。xiakezw。com"
target="
_blank"
class="
linkcontent"
>www。xiakezw。com)卖菜郎穿行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