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爷爷奶奶还有家里人严肃的脸庞,江六用力点头,明儿个就让人把地肥送走。
不知营地开春要种什么粮食,要是能和他们换点种子就好了,最好是用一斤新薯种,换五斤玉米种!
饭桌上的氛围又轻松起来,告诉大哥地肥的量再加大些,趁着冬日烧炭的木灰多,好的炭火也能赚上一笔。
江余辉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赚钱,必须得赚钱,媳妇儿比自己厉害,这也挺让人焦灼的,好在现在有了地肥。
“爷爷,山脚下的那片地要赶紧圈起来,你帮我盯着吧。”
“行。”
村里人都笑话他闲不下来,每日跟着建房,老汉一点也不觉得累,反倒是心里很踏实。
那地肥他也会帮着弄,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还是弄这些比较舒心,要喊他去码头卖货物,怕是嘴都张不开。
铁木苗已经种下,之后种果子加工果脯都在那边,家里只洗粉晒粉做成品,腌菜也要分出去。
过完年就安排甄婶儿回村,她带着人做果干摘果子,三丫还是管着腌菜。
果干不需要对外销售,全放面包里都能消耗完,就像那梨妞酱做了几大缸,现在都快缺货了。
小舅舅一文一斤收梨妞儿,现在和松茂坡的人关系也好了,有大半的人家都种了花芋。
真花芋太贵,花色纹路确实更好看,但一斤要四十文,芋泥夹圆饼一块也才卖十文钱,如果用真花芋那是真亏本。
除非给真花芋泥里加薯泥,但口感不是很好,江六也不想这样干,今年的量少些就少些吧,明年种植的人多了,就不愁原料问题。
饭后张月娘让他们去试衣裳,紧赶慢赶终于把过冬的絮棉衣物做了出来,江六有两身,其余人暂且只有一身。
不再是耐磨不耐看的粗蓝布,每人的衣裳颜色都不同,与他们的年龄和长相相匹配。
换上新衣裳的江家人变了个样儿,就连江老太看着都年轻了几岁,江瑚也终于像个碧玉年华女儿家。
在另一间屋子,穿着新衣服的三丫,眼珠子里的泪水像屋外的大雨,一串串的往下淌着。
“哎哟,哭什么呀好姑娘,穿新衣裳多好的事儿,咱不哭哈。”
张月娘找帕子给她擦脸,来家久了她也知道三丫的事儿。
她只有江小秋一个闺女儿,十分不待见那些为儿子委屈女儿的人家,女儿不是自己生的吗?
三丫办事利索,脑瓜子转的也快,遇上和她大声嚷嚷的客人也不怕,有人对江家人不客气,她第一个就冲上去。
魔芋粉卖的好,就清水里放一大把,吃了都能抵好几个时辰不饿,有人在码头买不到,找来了村里。
铺子开业后,江六就说过以后家里不卖货,就连李家也不卖腐乳,只卖卖香干和豆腐片。
之前卖南瓜糕时,有不少客人上门买过,现在杂货铺里的东西不好买,他们就去了江家。
知道现在村里江家不卖货,也没说什么就走了,有的人就不乐意了,在门前阴阳怪气的说些贬低的话。
说什么现在赚的钱多了,看不上他们这些小商贩,这要是在以前怕是要求着他们销货。
说着说着,就把自己说成了江家的恩人,让江家必须得给他们供货,不然就是忘恩负义,定要传出去让他们名誉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