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4章 张骞出使西域(第7页)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14章 张骞出使西域(第7页)

大戈壁滩上,飞沙走石,热浪滚滚;葱岭高如屋脊,冰雪皑皑,寒风刺骨。

沿途人烟稀少,水源奇缺。

加之匆匆出逃,物资准备又不足。

张骞一行,风餐露宿,备尝艰辛。

干粮吃尽了,就靠善射的堂邑父射杀禽兽聊以充饥。

不少随从或因饥渴倒毙途中,或葬身黄沙、冰窟,献出了生命。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种遭遇,希望大宛能派人相送,并表示今后如能返回汉朝,一定奏明汉皇,送他很多财物,重重酬谢。

大宛王本来早就风闻东方汉朝的富庶,很想与汉朝通使往来,但苦于匈奴的中梗阻碍,未能实现。

汉使的意外到来,使他非常高兴。

张骞的一席话,更使他动心。

于是满口答应了张骞的要求,热情款待后,派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

由大宛介绍,又通过康居(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到了大夏。大夏在今阿姆河流域。

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张骞这才找到了大月氏。

十多年来,大月氏这个“行国”

已生了很大变化:一是在伊犁河畔受到乌孙的攻击,又一次向西远徙。

乌孙,63万人,也是个“行国”

,曾在敦煌一带游牧,受过大月氏的攻击。

后来匈奴支持乌孙远袭大月氏,大月氏被迫迁到阿姆河畔,而乌孙却在伊犁河留住下来。

自从大月氏到了阿姆河,不仅用武力臣服了大夏,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逐渐由游牧生活,改向农业定居,无意东还,再与匈奴为敌。

当张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以相助。

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联盟,夹击匈奴。

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

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多,得不到结果,只好在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

归途中,张骞为避开匈奴控制区,改变了行军路线。

计划通过青海羌人地区,以免匈奴人的阻留。

于是重越葱岭后,他们不走来时沿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北道”

,而改行沿塔里木盆地南部,循昆仑山北麓的“南道”

从莎车,经于阗(今和田)、鄯善(今若羌),进入羌人地区。但出乎意料,羌人也已沦为匈奴的附庸,张骞等人再次被匈奴骑兵所俘,又扣留了一年多。

元朔三年初,军臣单于死了,其弟左谷蠡王自立为单于,进攻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

于单失败逃汉。

张骞便趁匈奴内乱之机,带着自己的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逃回长安。

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从武帝建元二年出,至元朔三年归汉,共历十三年。

张骞出使时带着1oo多人,历经13年后,只剩下他和堂邑父,还有他的匈奴妻子三个人回来。

这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原来的目的,但对于西域的地理、物产、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为汉朝开辟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为“奉使君”

,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张骞回来以后,向武帝报告了西域的情况(《汉书·西域传》)。

之后,由于张骞随卫青出征立功,“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

,被武帝封为“博望侯”

元狩四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