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使君,袁公路遣使,要与使君缔结同盟共抗苏曜,不知您意下如何?”
荆州,南郡治所襄阳城。
刺史府中刘表听到幕僚转述袁术的提议后,微微眯起双眼,手指轻敲案几,陷入了一阵沉思之中。
刘虞投降的消息太过劲爆,他身在荆州,距洛阳较近,其实比袁术要更早得知此事。
那真是一个晴天霹雳。
刘氏诸侯中,威望最高、兵力最多的刘虞竟然最先退场,而且还是以举州归降的方式退场,毫无疑问,这是让他们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事情。
而随着刘虞的退场,如今天下,公开与苏曜对决的诸侯也就只剩冀州韩馥与淮南袁术了。
因此,不管是韩馥还是袁术,都在频频活动,联络诸侯,以求公抗苏曜。
袁术身在淮南,还稍微好点,同盟邀请的意向不是太过紧迫。
那韩馥身处战火之中,不但失去了北方屏障,听闻苏曜早先日子也已出马亲征,压力山大,那是频频信求援,请求刘表出兵北上,逐鹿中原,两人共同夹击苏曜。
“刘使君,唇亡齿寒啊!”
“我冀州一旦覆灭,你荆州又岂能无忧?”
“还望使君兵,阻止苏贼暴行,救冀州百姓于水火之中!”
韩馥的求援写的是情真意切,言之凿凿,也确实非常有道理。
但是,刘表自己也有难言的苦。
他来到荆州时日不长,对地方的控制都没能完全落实,北方盘踞在南阳的袁绍更是自诩其乃骠骑将军,根本就不听他刘表的调遣。
于是乎,刘表只能回信安慰,表示荆州方面对其感同身受,愿意提供除帮助以外的一切支持,在精神与道义上永远站在韩使君的一边。
那时,收到回信的韩馥是直接眼前一黑,狠狠的将回信扔在地上:
“刘表竖子,竟如此怯懦!”
“我冀州生死存亡,他却只知推诿搪塞。”
“今日不救我冀州,来日苏曜南下,他必死无葬身之地尔!”
韩馥的咒骂刘表是听不到的,但是他自己也知道若是局势继续这么展下去,那么再没人能够阻挡苏曜。
届时等待自己的就只能是投降或者死了。
不过,如今袁术的结盟邀请似乎给了他另一个选择。
袁术如今逃至淮南,虽远离了中原,却与其治下江夏郡接壤。
比起被中原阻隔的冀州,显然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
而更关键的是,据他所知,随着青州军北上,袁术也逐渐喘过气来,正在和袁绍展开对豫州,尤其是他们袁氏老巢汝南的争夺。
这对于一心想要统治完整荆州的刘表来说显然是个绝佳的机会。
没错,比起历史上刘表死磕袁术,如今的刘表却倾向与袁术结盟。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敌人,南阳的袁绍取代了历史上袁术的位置,成为了刘表的心腹大患。
若能与袁术结盟,借助其兵力,或许就可以趁机将袁绍赶出南阳,稳固自身在荆州的统治。
如此一来,即便苏曜日后挥军南下,他也能凭借更广阔的战略纵深与更强大的军事力量与之周旋。
一念及此,刘表缓缓开口:“袁术此人,虽骄奢狂妄,但此刻与我有共同之敌,结盟之事,倒并非不可考虑。”
“使君英明!”
听到刘表的意向后,其外甥张允率先言:
“袁术在淮南虽根基未稳,但麾下也有不少兵马,且其与袁绍势同水火,若我荆州与袁术联手,不仅能对袁绍形成夹击之势,解南阳之困,还能在对抗苏曜时增添一份助力。”
“不只是袁术,还有益州刘焉也可拉拢!”
谋士蒯越接着说:
“刘焉久居益州,暗怀异志,在当地经营多年,根基深厚,且一直对中原局势虎视眈眈。”
“在苏曜讨董之时,他就曾响应董卓,趁乱出兵关中,不过最后乱局平定太快,他没讨得什么便宜罢了。”
“如今苏曜势力膨胀,刘焉想必也深感威胁。我等若与袁术结盟,可设法拉拢刘焉一同对抗苏曜,如此一来,四方呼应,或可形成一股强大的反苏势力。”
刘表听得连连点头,双目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