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吴晴,大家都有些惊讶。两位副使惊讶的是吴道子说话怎么如此的直接,而秦双月惊讶的则是魏大什么时候成了太子的人,她知道义父从来不会信口开河。而王睿从头到尾都镇定自若,似乎早就知道了一样。
这是吴晴跟随使团回程的路上开始调查的。
起初在和李琴达成协议后,李琴给他的木匣子里,就装着魏大的罪证,但是吴晴当时和陈瑞林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在镜湖县盐案结束之后,吴晴就开始调查这其中的关系。
果然在细查之下,现魏大确实和东宫有着某种联系,但是没想到京畿处居然在吴晴之前就现了问题。将魏大有问题的卷宗给吴晴的,却是王睿。
原来早在当时前任户部尚书范冰清想把假银票模板运送出京的时候,吴道子的测试就开始了,原来他早就怀疑京畿处有内奸。但是他无法确认这人到底是谁,就暗中设置了一些测试,当时通过测试的只有王睿和苏文浩,而嫌疑重大的只有魏大和秦双月,而且这二人又是京畿处千户中最容易接受到机密文件的人。正好当时吴道子也需要悄无声息的让范冰清将银票模板送出去,正好可以利用这件事情,既让范冰清不怀疑,而且模板还要成功的送出去,同时查到谁是京畿处的内奸。而最后则是魏大在这件事中扮演了某些不光彩的角色,这就让他的嫌疑被无限放大,从而在之后的许多任务中,都是吴道子故意安排魏大去,就比如押送当时的杭州知府赵德住。几次试探,再加上那次任务失败之后,吴道子基本也就确定了魏大内奸的身份,所以在之后的事情中,都暗中加强了对魏大的监视。而他背后之人也很简单,谁从中获利,那魏大就在为谁服务。
为何投靠太子?并不是在场的人都想知道这件事情的答案,就比如那两个京畿处的副使,他们对视一眼,现对方眼里竟然都是相同的无奈,他们心里明白,在京畿处这种特务机构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知道的越多,死的越快,尤其是还牵扯到太子的秘闻,但是现在听不听已经由不得他们了。
魏大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开口说道:“我入京畿处多年,从情报员一步一步的坐到现在的位置,曾经我以我的身份自傲。可渐渐的,我变得恐惧,变的忧虑起来。”
““京畿处不受六部管辖,不理都察院监督,收拢天下有才之士,既有文武奇才,又收市井之人,三教九流五无不收入其中,可以说我南国大半精英都在京畿处的麾下。”
吴道子说道:“京畿处,收集情报,监察天下,是陛下之利器,是南国之屏障。这是职责所在。”
魏大冷静的看着吴道子说道:“那若是京畿处要反呢?试问天下谁人可挡?”
吴道子看着魏大的目光变得伶俐起来。他看着魏大的目光有些冰冷。
“你是说我反?”
魏大忙说道:“总指挥使大人或许不会,但是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野心人之人,掌控了京畿处,屏蔽圣上,操纵朝政。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此时吴晴的表情有些怪异,他不明白,魏大为什么要这样说。
“你在为没有生的事情担忧。”
吴道子的声音也变的冰冷。
“人心最小也最大,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怎能不担忧。”
魏大回答道。
吴道子问道:“那你准备怎么解决你所说的这些莫须有的后患。”
“很简单,如果京畿处是头猛虎,那么拴着这猛虎的铁链必须掌握在皇室的手中。”
魏大的话看似很有道理。
吴道子问道:“那为什么是太子啊?”
为什么是太子,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
接着吴道子又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
“为什么是太子,你还可以选择三皇子、四皇子。”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有了什么顾忌。
魏大回答道:“皇子掌权,必起风波,三皇子虽然在京中没什么势力,但是他在边关掌握一定的兵权,万万不能掌控京畿处。而四皇子,他一向和太子分庭抗礼,一旦背后是京畿处,按照他的性格,必然掀起京城里没有硝烟的战争。”
“只有太子不同,他既是皇室,又是储君,既然京畿处迟早是他的,为什么他不能提早行使他的权力。而且一旦太子接手了京畿处,那么四皇子也对太子构不成威胁,更稳定了太子储君的位置,避免出现皇子争权。所以太子接手京畿处才是完全之策啊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