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刘备要放弃南阳,带着兵马前往荆州南部,蔡瑁和曹操会傻乎乎地给刘备机会么?
对于刘备的担忧,司马懿飒然一笑,说道:“南阳即将战火纷飞,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主公乃仁义之君,如此惨烈之景,于心何忍啊?”
“你是说将南阳百姓带走?”
刘备也听出了其中的味道。
以百姓为盾,这不是司马懿创。
张角的黄巾起义,还有程昱在豫州利用百姓来阻拦刘俊,都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头。
司马懿只不过是拿来就用。
刘备心中很是担忧。毕竟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以爱民为主,讲究仁义,手底下的得力干将都是出身平民、寒门。
要是刘备和曹操一样残暴的话,恐怕麾下大将们都会离心离德。
对此,刘备忧愁地说道:“民心动荡,军心恐受损。”
司马懿自然明白刘备的忌惮,无非就是人设崩塌而已。
司马懿笑道:“主公放心,在下心中已然有数,会让百姓自动跟随主公的脚步。”
要想维持刘备仁义的设定,那就需要用计策将以民为盾,变成百姓主动寻求刘备的庇护。
百姓自动跟随刘备,那就完全没有问题了。
至于如何操作,司马懿已经成竹于胸。
有司马懿i这句话,刘备就放心多了,委婉地说道:“仲达,千万不要逼迫百姓。”
“主公放心,在下一定办的妥妥的。”
司马懿给刘备吃了一颗定心丸。
刘备也就放心了,重新燃起了希望。
天府之国,高祖龙兴之地,这益州,刘备势在必得。
有了刘备的肯之后,司马懿就开始了布置。
很快的,刘备占据的城池、乡野之间,不断流传着一个传言。
曹操、蔡瑁已经达成协议,将对南阳所有的百姓进行劫掠,所得的财物都会成为两军的赏赐。
最为关键的还是两军将士会以斩杀的敌军人头数量来评比。
所有的百姓都恐惧不已。
兵与匪的区别只是在于谁是属于官方的。
刘备这些年来在地盘上不断宣扬其他诸侯的残暴,贸然得知这样的消息,使得百姓们都惊惧不已。
如果曹操和蔡瑁杀进来,那他们就惨了。
而刘备看样子也在尽力抵住敌军的进攻。
有刘皇叔在,就不会有危险的。
百姓还没有来得及平复一下心情,又有坏消息传来。
刘皇叔的谋士们居然建议刘皇叔放弃南阳,逃往他地。
消息一出,百姓们真的是坐不住了。
一旦刘备离开了南阳,那么当地百姓就是案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这些消息和传言,都是司马懿专门挑选了一些人在百姓之中传播。
消息传播度极快,几乎刘备统治之下的百姓们都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