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卫率府的官员,以后会常驻在这里,帮皇室掌控新区——
可以说,朱由检在规划新区时,已经认识到新区的潜力。完全把新区当成后世的上海规划,从源头上掌控这里。
为此,他还以横海卫缺编为由,把吴淞江所和宝山所并入羽林后卫,在军事上掌控此地。
刘理顺更是他派出的重将,用这个自己登极后亲自捡拔出的状元,帮自己建设、掌控好新区。
为此,刘理顺可谓殚精竭虑,甚至破了不在考试前见考生的规矩,调解张溥的雇工协会和苏州士绅的争端。
这些苏州士绅在看到郑家规模庞大的船队、以及郑氏族人的豪富后,很多家族已动了心思,打算派族人去海上经营商业。
那些原本就做海贸的家族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在看到航海图后如获至宝,打算去更远的南洋,扩大自家产业。
原本虚幻的南洋,随着郑家船队的到来变得清晰起来。
很多江南士绅都认识到:海外天地广阔,一切大有可为!
这让他们的态度更加软化,在刘理顺这位状元主考官的劝说下,很多人配合上交了官田、捐纳爵士爵位。
释放奴婢的事情也有了转机,很多家族为了开海外领地,直接向家中奴婢许诺,只要随着他们去海外开藩,在海外当他们的军民户,就可以直接成为公民。
而且公民身份还不止有一种,他们在成为大明公民的同时,还能成为藩属国公民。
如果在开藩时立下功,甚至能成为世袭军士,作为他们的世官——
在海外,世袭军士的地位相比中原要高一些。
因为世袭百户等世官,能转为世袭爵士。
所以世袭军士在这些封地贵族麾下,地位就相当于以前的世官。
这些在海外能建立一到数个百户所的世袭爵士,打算将家中有能力又忠心的世仆,转变为自己的世官。
雇工协会的吸引力,也因此变得大减。新投奔的奴婢越来越少,甚至有一些奴仆回去。
张溥对此也没有阻拦,因为他也没打算一直在雇工协会干下去。
在经过初期的激情后,变得越来越庞大的雇工协会涌现出了不少能人。其中就有一些对张溥领导雇工协会有非议,认为他不是雇工或奴婢,最多是母亲曾做奴婢而已。
张溥懒得和这些人计较,在刘理顺劝说下把心思转到科举上。很快就按雇工协会的集议决定,和苏州士绅达成协议复工。
持续多日的罢工,终于宣告终结。
——
“未竟全功,略有遗憾。”
“不知道我在将来,会不会因此后悔。”
看着欢天喜地的雇工,张溥感叹道。
本来以他的性子,是想逼苏州士绅答应自己提出的所有条件的。
但是雇工协会的一些人骨头却有些软。有些人在见到自己以前的主人后,根本没胆子斗争下去。
最终八小时工资制、技术等级工资制、终身雇佣制等都略有打折,增加很多有利于雇主的条款——
例如雇主在付出违约金的情况下,可以强行辞退终身雇工。还有技术等级评定,应该有雇主一方的人参与评审。奴婢转为雇工,也需要出更多的钱赎回身契……
这都是让张溥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因为很多雇工,已经不想再斗下去。
出身奴婢的他们,对于能争取到雇工身份已经心满意足了,根本不想再为了雇工权益斗下去——
大明的雇工,尚未完全觉醒。
他们拥有的力量,也远远达不到抗衡雇主的地步。
带着这个遗憾,张溥辞去了雇工协会的会长职位。
但他作为雇工协会的创建者,还是被授予终身总顾问的身份。
他摇着扇子和苏州士绅斗争的形象,也在民间被广为流传。以至于很多社团都设立了顾问一职,聘请士人担任。
这些人大多学张溥拿着折扇,又被称为“白纸扇”
。是社团里的军师,多有讼师、税务师身份。
大明的社团,也是最遵守税法的群体之一。他们平时胡作非为或许有当地官府庇护,但是偷税漏税,却会惹来太府寺税务总署的注意。
这个直属于朝廷户部的衙门,根本就不顾忌地方的弯弯绕绕。同卫尉寺合作建立税警总队的他们,对查获偷税漏税的窝案非常卖力。
所以大明的工会等社团,喜欢聘请税务师做顾问。避免在税务上出现纰漏,惹来税警总队注意。
纳税和服役这两大义务,也逐渐成为大明的共识,甚至形成了鄙视逃避义务者的风气。
雇工协会现在就有这个苗头,很多奴婢为了获得公民身份主动参军,加入新区特设的工程营。
他们只需要在里面干三年,就能获得公民身份。原本和主家的纠纷也会有护军帮忙解决,约定分期付款,逐渐拿回身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