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元年的时候,杭、嘉、绍三府海啸,坏民居数万间,溺数万人。”
这也是个事实,群臣听到这里都无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风调雨顺。
难道真像皇帝所说,是人间杀戮太过导致天神难以就位,所以如此多灾?
朱由检叹息着道:
“国事艰难,咱们君臣就勉力维持吧!”
“南方气候比北方湿润,生水旱灾害也很少绝收,不会像北方会赤地千里。”
“而且南方的野菜、鱼虾也更多,对这些可以免税,允许民众采集。”
“周定王的《救荒本草》等救荒书籍,少府寺要大力印刷。”
“荒政考核要纳入考成之中。”
这些虚言,并不能让南方官员满意。
他们还是认为从南方征收八千万石赋税实在太离谱了,要求予以减免。
最终,朱由检道:
“八千万石,的确不可能全部征上来。”
“这样,南方平均每亩二斗的税粮不变,但是每年留出一二千万额度,留给受灾地区减免。”
“收上来的六七千万石仍旧四六分税,起运朝廷的赋税达到四千万石即可。”
“多出的就在太仓、武昌等交通方便的地方建仓库,招募劳工兴修水利。”
这个数字,相比之前的起运四千八百万石,一下子减少八百万。
但是南方官员仍嫌太高,韩爌则有些忧心道:
“四千万石粮食运到朝廷,损耗两成就只有三千二百万石。”
“从京城运到地方再损耗两成,实际可用的只有二千五百六十万石,甚至可能更低。”
“折成银子的话,只相当于一千多万两。”
“朝廷九边和辽东所需,就能把它耗尽。”
九边一年的饷银,大约六百多万。辽东所需的辽饷,则是五百多万。
两者加起来就是一千多万,是朝廷如今最大的负担。
而且朝廷的钱粮总不能都用于边饷,京城官员和京营还需要银子呢!
李长庚久在户部,指出他的漏洞道:
“辽饷是需要全部由朝廷支付,但是九边各军,朝廷和地方各支付一半。”
“所以九边需要的是三百多万,加上辽饷也才八百多万。”
“皇上还决定在辽东裁军,减少二百万支出,这样边疆军费,能够降低到六百万。”
“剩下五六百万,还不够京营和百官?”
徐光启闻言摇头,向他道:
“李侍郎这样算错了。”
“陛下虽然裁减辽东军队,但是辽饷却不会少,只是用在其他地方而已。”
“这二百万两就是用来打造新火器的,用于辽东各军。”
“所以辽饷的五百多万不变,九边则因为现在天灾频,几乎需要朝廷全额支付。”
“即使卫所改制后,九边的营兵军饷也需要朝廷负担。”
“边疆军费相加,估计不会少于一千万。”
“再加上救灾等支出,三千二百石远不够朝廷花费。”
董应举没想到身为松江人的徐光启这样说,向他道:
“不够花费就应减少支出,怎么能因此加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