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谁说地笼捕鱼的效率低了?不能捕捞那些体型大的鱼了?”
朱轩一脸自信的说道:“只要把地笼加大,比如押送囚徒的囚笼,一个囚笼能装下多少鱼?一两米大的鱼也能钻进去。”
这!!!
朱元璋眼前一亮,囚笼他太熟悉了,昭狱那边每天都有囚车进进出出的。
他脑海中浮现囚笼里装满鱼,而且还有一两米长那种大鱼的场面。
想想都忍不住激动。
“小少爷、那么大的地笼重量可不轻,如果里面还装了鱼获,渔民根本拉不起来啊。”
海棠纠结道,她见过捕鱼为生的渔民,都是乘坐小船,一个人或着两个人下水捕鱼,根本没那么大力气把加大鱼笼拉起来。
朱轩打趣道:“你是不是傻,在船上安装一个绞轮不就行了,利用滑轮的原理,一个人都能轻松把加大版的地笼拉上船。”
他说着顿了顿,思索片刻之后沉吟道:“制作绞轮可以是铁制的,坚固耐用,但价格昂贵,适用于有钱人家。”
“也能用木材制作绞轮,价格就便宜很多,找个会木工的匠人都能制作出来,价格方面百姓还是承受得起的。”
闻言、海棠眼里全是小星星,一脸仰慕的看着朱轩,自家小少爷实在是太聪明了,比大聪明还要聪明。
“哈哈……大孙这个办法不错,此法可以推广出去,百姓若是学会了,即便粮食产量不行,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只可惜、大明还有很多地方水资源匮乏没有河流湖泊……”
马车里的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转眼间马车出了通济门,已经来到了秦淮河畔。
朱轩望着秦淮河上络绎不绝的画舫,心里暗叹,不愧是十里秦淮,六朝金粉的繁华之地。
站在码头上就能听到画舫里传来的美妙旋律,这古典音乐,让朱轩心旷神怡。
一行人下了马车,朱元璋开口问道:“大孙、你想走哪条路线游船?”
朱轩摇摇头:“爷爷你决定就好,孙儿不熟。”
他是真不懂啊,只在历史书上知道十里秦淮,上一世他虽然也来逛过,但没钱去游船的。
朱棣开口说道:“秦淮河全长11o公里,有两支源头。一支源于句容的宝华山,叫句容河;另一支源于溧水的东庐山,称溧水河。”
“两支在方山汇合,向北流经江宁东山至南京通济门,再分内、外两支,俗称内秦淮河和外秦淮河,出水西门处再次合流,至三汊河口入江。”
“我们可以从内秦淮河开始游船,途径洪定桥、新桥、下浮桥、上浮桥、然后抵达莫愁湖返航,在内秦淮河与外秦淮河交流处,进入外秦淮河,途径长干桥、大报恩寺、雨花桥、凤台桥……在回到这个码头。”
朱棣在京城的时候没少出宫游玩,路线熟悉得一批,他规划的路线比较适合今天的时间,到莫愁湖就返航,不然还能一直往前,抵达长江。
朱轩想了想:“就从内秦淮河开始吧。”
就在朱轩他们商议路线的时候,蒋瓛已经先一步包下了一艘画舫。
这艘画舫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大的,算中等,能乘坐二十人左右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