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参茯苓先打粉备用。
这两个药材比较难打成粉,因为茯苓比较硬,党参呢,没有特别干的话,也不太好容易打成细粉。
现在打个中药的粉,有打粉的机器,省力了许多,但是自己买的打粉的机器,比不了药厂里的大型的水冷打粉机。
那种机器,打的粉非常的细。
只有粉打的细了,做膏吃起来才没有渣滓。
江云初先用打粉机把茯苓和党参粉碎了一下,然后再用药船碾碎,过一遍非常细的筛子,然后把粗的没有打粉碎的药材弄出来,再碾碎。
打粉就是一直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所有的药材都变成细粉,这个工序就完成了。
好在这个时节的天气非常的干燥,药材也跟着非常的干燥,如果是阴雨天,可能还需要再晾晒一下,放放干,然后再打粉,那时候可能需要的时间就比较久了。
用了整整小半天的时间,江云初才把茯苓和党参打成了细粉。
这还是有电动的机器辅助的情况下。
可想而知,纯人工的话,没有一两天绝对弄不成。
然后开始过滤蜜。
其实蜂蜜里面是有一些杂质的,按道理来说是需要过筛子的,江云初直接用蜂蜜过了一下筛子,过滤一下,发现杂质没有很多,就放在了一边,备用。
最后一步比较麻烦的就是取生地黄的汁。
两斤蜂蜜。
生地黄4斤生地黄,
600g茯苓,300g党参。
江云初称了4斤冲洗干净的生地黄,开始用豆浆机榨汁,江云初突然想到那个榨甘蔗汁的那个机器,要是有那个机器,估计能够事半功倍,可惜的是现在没有那种机器,只能够手动榨汁了。
一顿榨汁加过滤药渣,时间挺长,一直折腾到了晚上。
江云初看着榨出的生地黄汁,喝了一口之后,从头发丝苦到后脑勺。
“我草!哎呀……呕……”
一入口真发苦,后味有一点点的,微微的回甘。
这时候江云初突然明白了一句话,就是,古人在上面写了,甘,他不一定有多甘甜,但是如果写了苦,那就是特别苦。
炸的汁水放到一边,用陶瓷碗装好,然后开始熬膏。
江云初老妈还想帮忙,让江云初给撵走了。
“妈,我们合药的时候,不能让女的看见,不然药不灵了。”
一句话,让妈妈再爱我一次!
挨了两句骂加一个大巴掌,江云初端着锅就跑了。
合膏一般用陶瓷的砂锅。
江云初家里有。
生地黄的汁一定得过滤干净,江云初用的是大块的纱布过滤了几次,然后加进蜂蜜里,开始开火熬制。
(如果没有生地黄,可以直接用买的干地黄,就是生地黄晾干了,用大火熬制地黄汁,然后把药渣去掉,留下汤汁再煮沸收汁就可以。)
先大火冒泡,再小火翻泡,为的就是让蜂蜜还有地黄汁里面的水分蒸发干净,留下比较粘稠的物质。
如果是鲜榨的地黄汁,那就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鲜榨的地黄汁里没有那么多水,汁液相对来说也比较粘稠。
如果是用干地黄煮的药汁的话,因为加的水比较多了,直接加进蜂蜜里,可能需要比较多的时间。
可以先直接熬那个地黄水,让地黄水蒸发一部分,这样的话加进蜂蜜了,可以减少熬制的时间。
蜂蜜变颜色之后,开始变的粘稠了,然后加药材,药材加进去之后,可以用一个竹筷子搅动。这样的话不容易糊锅。
搅动的时候,向着一个方向转动,这样的话,药材会变得均匀。
待成膏之后,江云初关火。
这时候虽然琼玉膏熬成了,但是步骤还没有完成,做膏,要去火气,不去火气,人吃了会上火。
去火气的方式也非常的简单,如果有那种自来水的水井,可以悬挂在井中一天一夜,这样可以去火气,拿出来之后,上火再煎一沸,这样能够去多余的水气,水火既济,吃起来不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