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节度使,最有名的就是唐玄宗在位末期出现的那场安史之乱,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这其中,安史之乱两个叛臣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节度使出身,两个非中原出身的人,却把整个大唐搅得天翻地覆。有趣吧。】
略带讽刺地简要说了下安史之乱。不过他只是顺口一提。安史之乱是多方面叠加之后的结果。除了制度之外,还有他唐玄宗的。
唐玄宗统治后期,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宠臣,骄奢腐化,自恃强盛,锐意开边疆,边镇节度使增至十个,拥兵近五十万,致使外重内轻,为边将割据创造了条件。[5]
唐玄宗时期确实是大唐强盛的时期,但是看看后来的他干了什么?
他放任节度使的势力膨胀。
搞得都城长安失陷,君储逃亡。自己还丢人地被迫成了太上皇,自己的后妃、贵妃被迫自缢。甚至退位太上皇后更是凄惨。
“……”
总之,谁提到唐玄宗心情不复杂?
这些想法很快从脑海里流过,没过一会,他便整理好心情继续:
【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为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兼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
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
到唐朝后期势力大大加强,已经到独揽大权的地步,举例唐玄宗时期边镇十节拥兵四十九万,而中央禁军不过十二万人,典型的外重内轻。
宋朝有了与之相对应的‘守内虚外’。当然两个都不可取。唐和宋都各自尝到苦果。】
他话音一转,终于说回来:
【话说回来,这个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如果不是因为燕云十六州一事,可能还有很多人记不住他,毕竟五代十国的破事太多了,五代十国的国家也太多了,那么多……一眼看过去眼花缭乱的,谁又能对几个开国皇帝眼熟呢?
而这个石敬瑭自然因为此事遗臭千年,到现在up主还要呼吁大家一起谴责他!
他为了反抗后唐的李从珂,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并且……他们有所约定。辽太宗与石敬瑭定约结为父子,辽太宗为父,石敬瑭为子。
等到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付出了借兵的代价。即:等到石敬瑭拿下中原,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这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自此燕云十六州一直流落在外,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
()够完全收复。】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重要?
一是国防。从中原王朝来看,燕云十六州的得失,关系一代江山的安危。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
这里有雄伟险峻的燕山山脉和太行山山脉。西部地区多山地,地形复杂,是一道军事天险。地形上,两山交汇处更像是一道天铸“城角”
,以骑兵为优势的北方游牧民族在此被严重阻隔。
另外还有燕云地区中部和南部奔流着桑干河和巨马河,为战略防御中心的河流。还有以长城为的那样的人为防线。
这些优势随着燕云十六州的流失,统统去除了。
这十六州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
,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称为“山后”
。今长城自居庸关以东向西南分出一支,绵亘于太行山脊,到朔州以西复与长城相合,这就是内长城。
中原失“山后”
,犹有内长城的雁门关寨可守,失“山前”
则河北藩篱尽撤,辽国的骑兵就可沿着幽蓟以南的坦荡平原直冲河朔。所以中原王朝从后周柴荣起,就开始了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的战争。】
【二是政治上的价值。从对手角度看看,在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以后生在怎么样的改变?
对北方游牧民族而言,占据燕云十六州后,彻底改变了他们在与中原王朝军事斗争的被动局面。
北方游牧民族政权,虽然军事力量较强大,但他们没有先进的文化制度,更没有固定的财力收入。
由于自身政权制度的限制,在与强大的中原王朝斗争过程中,要么是取得暂时的军事胜利;要么被强大的中原王朝,如汉唐,被他们彻底击垮。[6]
但占据燕云十六州后,这一局面彻底改变。通过燕云十六州这一窗口,他们开始了解中原,逐步接触中原文明,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方式。
这样的对手如何不可怕?
纵使你过去领先了又如何?你过去将他们打败了又怎么样?你的对手,在学习你的文化,在学习你的长处要打败你!
而你在干什么?】
宋朝,你在干什么?
愤然出声的那一刹,岁寒生说的是辽,可说的却不仅仅是辽。他想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作为后人,说起一些不如意的历史,难免有些不平。
……
而观众们,三个时空力,有幸进入直播间作为观众的所有人齐齐起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