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千年后的后辈停了停,给他的观众们一点反应时间后,才开始继续着自己的话。
他的声音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姿态,穿过遥远时空款款而来:
【除去以上的法治思想外,汉律的改动,还有体现在行政法和刑事法上。刑事法先前说过,汉律关于定罪量刑的原则,基本上承袭秦制,便不在多细说了。来说说行政法。行政法在当代注释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
【在古代封建王朝,统治者们下达的政令通常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而其中,这些政令又可以分成中央和地方两类。在中央所设制度所下政令这些,其实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君主拥有最大的,尽可能无上的权利,即加强君主□□;
而在地方的,则是为了加强以君主为的国家机器的上层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
……
……
……
身为后辈眼里的老古董们,他们与相隔千年之久、其中之间距离更是不知道有多远的后辈之间,光是时间上的信息差就不知道相差了多少。
总而言之,因为对来自未来的知识没有基础,众人对后辈的说的那些,是半懂不懂,但也只能一头雾水地听下去。
不过听众们毕竟也不是傻子。
虽然听着是很拗口。可后辈讲解实在是细致。
大概对方也知道里面一些专有词汇的麻烦之处,也怕他们这些听众不理解,于是掰开了揉碎了说。
他们听着听着,才现实际上听进去以后这些就并不难理解。先前蹙起的眉头便渐渐展开了。他们恍然着展眉,面上的疑惑也散去了许多。
回神之时,手已经控制着笔刷刷刷写下一片了:
【不过,中央集权虽然早早就已经出现,但是那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体制,却是到秦朝才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说即此,后辈声音顿了顿:
【当然,这种崭新的体制,我们后人虽然觉得很好,觉得它的出现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是它在当时显然并不被人所接受。最明显就是其中用于控制地方的制度了。
虽然分封制在秦朝之后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政治制度已经废除,改为了郡县制,但秦之后,紧随其后的汉,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还是复辟分封制。
甚至不止如此,不止是汉,分封制还在之后其他王朝里也死灰复燃,出现了复辟的个别情况,不过结果可想而知,不出所料,毫不意外,全部失败了,甚至因地方藩王作乱还产生了社会动荡。
汉朝:七国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
明朝:靖难之役
清朝:三藩之乱
以上四场战乱都属于此列,而其中,还真有一场最后的结果是地方藩王成功上位,并且将王朝延续下去的。】
说到此处,岁寒生不由自主地顿了顿。
【这些战争的名
字(),在历史上都很有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然而不论谁胜谁败,战后的结果无一例外,都很惨淡。那西晋的八王之乱更是狠,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1]
其他……如战争原因那些暂且不提。只要是有战争就是会有消耗的。资源、人力……各朝积蓄的资本都在这些内乱里消耗过多,这些都属于不该损失的部分。就这么眼睁睁失去未免太可惜。
熟悉历史的人,对up主刚才说的那场明朝的靖难之役不会不清楚。up主便对直播间其他人简单说一下:
这是很惊人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起因惊人。战况惊人。消耗惊人。结果也同样很惊人。
——皇帝侄子朱允炆对藩王叔叔朱棣,藩王胜了,叔叔胜了,朱棣胜了。
朱棣是个武将,是个军事奇才,早年间明太祖征战四地,而那个时候他的战功便已经是赫赫了。
他的经历部分,与up主先前说的‘千古一帝’唐时的太宗皇帝李世民相重合,但是却也不同。
同为战场上拼杀出来的武将,又同为不得已起兵,更是又同为得位方式不光彩,朱棣对比李世民,他的评分在后人口中确实要要差得多。
——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朱棣嬴了场靖难之役之后,登位之后搞得一些事了。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
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相悖的,一律废除。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14oo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
而李世民……光是看他不计前嫌,重用原来是太子党羽还曾经主张铲除自己势力的魏征,并且与群臣一同创造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孰胜孰负就很明显了。
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
的情况。[2]
就有后人说这场靖难之役:让北部边防一再收缩,最后不得以,连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成为一线战场,随时都要面对蒙古骑兵的袭扰。不过当时蒙古没精力,但是并不代表以后不会有少数民族侵扰。
等到朱棣的曾孙英宗朱祁镇的时候,一统漠北高原的瓦剌部领也先便坐收了这明朝祖宗留下来的‘礼物’。边防日渐松弛的为人大行方便一路杀向长城以南,在土木堡把朱祁镇捉去。
朱祁镇更是被戏称‘土木堡皇帝’。
实在唏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