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 第六百八十六章 争鸣(第3页)

第六百八十六章 争鸣(第3页)

这个问题竟然从王国维嘴里问出来,感觉还挺新潮前卫的。

李谕想了想说:“美国人拍一部电影耗费大量资金、人力、精力,不就像先生考据一个字,有时也要花去几个月的时间、精力、工夫,翻阅无数典籍一样?”

王国维张了张嘴,顿了几秒钟后称赞道:“不愧是帝师,您的这个解释让我彻底想明白了。”

李谕笑道:“其实里面还涉及很多经济学的问题,或许再过一段时间,中国人对此就会习以为常。”

王国维说:“那更是难以想象。”

——

王国维按照胡适的分类,属于旧文化人,不过学问确实很高,明年就会进入清华刚刚成立的国学院,位列四大导师之一。

四大导师中还有梁启。而最近,李谕就收到了梁启的讲学社来的消息:泰戈尔到中国了。

泰戈尔先抵达的是上海港,负责迎接的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两人也是此后泰戈尔的翻译。

不过泰戈尔的访华,显然没有此前杜威、罗素,以及李谕请来的爱因斯坦、普朗克、居里夫人影响大,甚至早在他还没抵达港口时,很多国内的知识分子就开始反对了。

比如年轻的茅盾,提前表文章,警告那些涌向码头的崇拜者,不要被泰戈尔的“东方文化”

和“灵魂的乐园”

等说辞所迷惑。茅盾写道:

“我们以为中国当此内忧外患之际,处在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双重压迫下,唯一的出路是中华民族的国民革命。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唯像吴稚晖先生所说的‘人家用机枪打来,我们也赶铸了机关枪打回去’,高谈东方文化实际上等于‘诵五经退贼兵’!而且东方文化这个词是否能成立,我们还怀疑得很呢!”

等泰戈尔抵达码头后,就进行了一番演讲,令大家非常惊讶的是,泰戈尔不仅吹捧“东方文明最为健全”

的传统观点,竟然公开批评起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指责“亚洲的一部分青年,正在抹杀抛弃亚洲古来之文明”

这就把几乎整个中国文化界的后起之秀给得罪了。

尤其是一枝独秀陈仲甫先生反差最大。

仲甫先生曾经在1915年翻译表过泰戈尔的诗作,介绍泰戈尔是“提倡东洋之精神文明者,曾受诺贝尔和平奖金,驰名欧洲。印度青年尊为先觉,其诗富于宗教哲学之理想”

而这一次,仲甫先生就不客气了,表了《泰戈尔与东方文化》等多篇文章,评价道:“泰戈尔初到中国,我们以为他是一个怀抱东方思想的诗人,恐怕素喜空想的中国青年因此更深入魔障,故不得不反对他,其实还是高看了他。他在北京未曾说过一句正经话,只是和清帝、舒尔曼、安格联、法源寺的和尚、佛化女青年这类人,周旋了一阵。他是一个什么东西!”

并且奉劝道“请不必多放莠言乱我思想界,泰戈尔!谢谢你罢,中国老少人妖已经多得不得了啊”

吴稚晖指责得同样很犀利:“泰戈尔先生心知帝国主义可恨,却不给国人一些能力,只是叫嚣处于旧石器文明的人们抱无抵抗主义,等候使用铁器的帝国主义自己恶贯满盈。那正如我们乡里有句俗话‘把自己作烂菜叶,卧在地上,希望叫强盗滑倒’同一滑稽呀。”

胡适本来也挺喜欢泰戈尔的,听了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话,态度立马转变,不过胡适的反对之语说得很委婉,只是认为泰戈尔的思想不太适合当下的中国。

泰戈尔之所以受到“有点难堪”

的批评,是因为他在一个错误的季节带着一种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救世福音”

,又置身于一群不理解他的中国文化思想者(包括欢迎者和反对者)中间造成的。胡适觉得泰戈尔访华是“伴随着一连串的误解的不愉快的交流,是一次不欢而散的文化聚会”

说起来,这个情况与此前轰轰烈烈的科玄之争有点类似。

玄学的一些观点说不上错,只是不适合当下的中国;又或者说次序错了,毕竟有了经济基础,才有上层建筑,玄学那些观点还有泰戈尔的一些观点就属于上层建筑,最少你得等中国和印度都变成美国英国那么强以后再说吧。

真到那时候,还有谁敢反对……

除了胡适、陈仲甫、吴稚晖,包括鲁迅在内的绝大多数知识界人士也不赞同泰戈尔的思想。

貌似只有徐志摩、林徽因、冰心等少数文艺青年对他顶礼膜拜。

泰戈尔来到清华时,便住在了漂亮的清华园里,同时再次表了一场正式演讲。内容无非还是那一套,即精神文明永远高于物质文明的所谓“东方主义”

立场(印度根本代表不了东方,得加个引号);还有就是大肆宣扬西洋文化随着欧战已经破产等等。

这些说法倒是和请他来的梁启不谋而合。

李谕当然也不会赞同,一战对欧洲影响确实很大,但并不致命,以后中国还要继续追赶很多年才大大拉近与达国家的距离。

这其间的苦只有中国人能体会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