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武成王最后也没有答应与楚国合纵为盟,也没有撒出连横抗楚,为了燕王的面子,怎么都要四国联军向楚国走一趟。
范雎无奈,只得拿出楚王最后交待的杀手锏:“既然燕王执意与楚国决一死战……”
燕武成王:“没有决一死战,就是想削楚罢了。”
蔺相如低着头,不说话。
这是典型的又婊又立啊。
范雎:“既然燕王执意与我楚王一战,那楚王希望在赵楚交境决战。不知燕王意下如何?”
燕武成王对于军事上就机灵了许多。
他脑中细想了天下军事地图,突然双眼一亮:“楚国灭齐后,确实有与赵国接壤之处,正是适合五国混战!虽然不知道应侯做为楚官为什么要提醒本王这个,但是本王依然谢谢你。”
蔺相如想提醒燕王秦赵的关系,可是最后没有出声。
燕武成王既然知道了无论连横抗楚还是合纵抗秦,对燕国都没有好处,所以行动积极性上,就没有那么积极了。
作为连横长,攻击楚国的方向就不能从燕国方向进攻旧齐之地了。
毕竟秦国、魏国实在是远道盟友,燕国承担不起粮草。
行军方向改了。
改在赵国最合适。
因为赵国和楚国一样,和其他四个国家都接壤啊。
这样,其他国家从赵国攻击旧齐之地,最方便了,都不需要赵国承担粮草,其他各国都有通道运输粮草过来。
方便简捷,行军神啊。
抛开秦赵的关系而言,从赵国出兵攻打此时的楚军,确实是最佳路线。
无论对于调度军粮还是调兵遣将,各国都可以很迅反应过来。
但是——
数日之后,赵孝成王接到连横长的进攻路线,整个人是懵了。
我操!
这个连横长不讲武德啊!
秦赵结束上党之战后,已经结仇恶交。
这次连横抗楚,秦国那是三十万大军,你敢放他们进入赵国?
怎么的?
想让秦国再一次围困邯郸不成?
赵孝成王反对从赵国出兵征楚。
赵孝成王也不会愿意去秦国兵征楚,就怕自投罗网,被毫无诚信的秦王当第二个楚怀王。
赵孝成王自然最愿意去魏国了。
可是以己度人,魏安厘王也是绝对不愿意四国联军在魏国和楚军大战的。
所以赵孝成王建议:既然楚国与其他四国都是邻居,那每个邻居都按自己的方位,对楚国同时进攻,这不就更有效分散打击楚军吗?
赵孝成王甚至连怎么瓜分楚国都想好了:他建设每个国家从自己的国境攻入楚国,谁占领得的楚地,就归谁的。
燕武成王收到赵孝成王的信,差点吐血:你妈的,这样搞,算毛子的连横抗楚啊?还不是各自为政,各自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