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唐勒的大义凛然。
蔡泽冷笑:“功成名就之时,全身而退,方是全功全德,像陶朱公范蠡,武信君张仪。”
唐勒:“不敢苟同!文种治民安邦,宁可自杀也要为民请命,也不随着范蠡隐退。吴起变法,明知道与楚国老贵族为敌不得好死,也不退缩。商鞅宁可惹来杀身之祸,也要变法强秦,终止秦国动乱。这三个人宁愿牺牲自我,也不去乱政国家,这才是大德的高尚风范!范蠡张仪,知难而退,看到灾祸就急忙避开,不为国为民,只求个人安危,这种人算什么全功全德?”
唐勒果然受屈原中心思想的影响,以臣妾的意志,抱有为国捐躯的壮烈胸怀。
熊完实在欢喜,果然推崇屈原,是楚国最大的凝聚政治手段。
蔡泽抱有计较个人得失的商人思想,这与他所学的商贾书《计然书》中富国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没有尽忠尽国的思想,可是熊完要的就是他的才干啊!
没有他这种商人精明的治国思想,楚国又怎么能迅富裕起来?
你忠心不忠心不要紧,只要在楚国给本王办得了实事就行。
蔡泽和唐勒的争论迅引起了其他学子的注意,慢慢靠拢聚集了起来。
熊完趁机混在学子当中,站到蔡泽和唐勒的身后。
蔡泽精明算计,以个人、国家、权倾想说服唐勒认同。
唐勒以屈原致个人生死于身外,为民为国,谋求强胜为基点,想说服蔡泽不要如此自我为中心,否则国家危难之时,没有臣民为国而战。
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一个思想打进别人的大脑,改变别人。
两人争论越是激烈起来。
根本就是不相上下,谁也说服不了谁。
周围学子也是窃窃私语。
楚国的学子们被屈原精神影响极大,纷纷认同唐勒。
其他国家的学子们,也有大部分人认同蔡泽“功成身退”
的说法,强调了这不是对君王不忠,而是已经“功成”
于君,“身退”
于己,无可厚非。
却在这时候,礼部尚书屈承天已经赶来,看到楚王混迹于学子之中,大惊。
急忙快步跑向安贤亭。
所有参与科举的学子,都见过承办科举的吏部尚书,纷纷停下争论拜见屈承天,让出道来。
屈承天直接就到熊完面前,恭敬拜:“臣拜见楚王!”
周围学子无不大惊失色,纷纷后退几步,看着穿着华丽的熊完。
这便是楚王?
那个少年君主?
竟然混迹于人群当中,实在行为过于出格。
哪个君王会如此亲近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