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642章藩属国条约这场对外国策的讨论,最后还是以大都督府的一封建议书终结。
苏泽支持沈一贯提出的“通航自由”
和“门户开放”
两条国策,但是对“民族自决”
持有保留态度。
按照苏泽的说法,如果同意民族自决,反而会导致中原帝国对于周围国家统治的正义性危机,在对外国家政策上,一定要做到内外一视同仁才行。
“通航自由”
和“门户开放”
,东南自己也会维持,这样做也是维护东南利益最大化的,通过自己切身能够完成,而达到让对方也接受的程度。
但是中原也面临各种少数族群的问题,提倡民族自决就变成了一件双标的问题。
不过外交工作的重要性也被苏泽提出来,如今行人司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下一次制宪会议上就有可能讨论成立一个独立的,负责宗藩关系和外交关系的部门了。
不过这两条国策,也被苏泽认定为要求在所有东南已有朝贡体系内的国家,都必须要遵守的政策。
这场会议之后,苏泽接见了暹罗的使者。
暹罗使者名为郑必诺,是一位年长的学者,也是如今暹罗国主的宫廷教师。
郑必诺有一半的汉人血统,另一半据说来自于一位天竺的贵女。
在东南亚诸国中,郑必诺这样的人,几乎就是东南亚国度本身的基因。
一方面他们受到中原大国的影响颇深,几乎都会加入到朝贡体系中,也会学习中原的文化。
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到天竺文明的影响,在高棉的开创者血统中,也有一半来自于天竺的贵女,这也是他们文化基因的另一半。
郑必诺是一位对中原文明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所以才被暹罗国主委派朝觐这个新晋的中原霸主。
郑必诺熟读经典,但是在这里旅行中也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他从暹罗出发,先是停靠了几个安南的港口。
看到这些使用水泥和钢筋快速建造的港口,郑必诺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感。
();() 安南一直都是中南半岛的霸主,要不是安南南北分裂,自己经常内部争斗,暹罗和缅国就没有争霸的机会了。
如今安南成为东南外省,消弭了南北的战端,而随着东南技术的输入,安南原本优良的港口和农业基础,爆发出了蓬勃的发展动力。
为了将蔗糖和甘蔗酒运出去,安南发行了全民公债,购买新材料和东南的施工队伍建设码头。
这些码头的建设速度之快让人惊叹,刚让郑必诺惊叹的是停靠在安南码头上的商船实在太太多了,有的港口因为航路正在清理,船需要依次进港,这些船都排到了港口外很远的地方。
除了安南之外,沿途的国家都通过贸易得到了不少好处,有些岛屿建设了补给点,成为南来北往船支停靠消费的地方,因此也得到了大量的红利。
看到这场国际贸易的盛宴,郑必诺也清楚中原的重要性,暹罗绝对不能在这场贸易盛宴中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