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都面前的是回鹘铁人,这跟归义军真不是一回事。尤其此前不久才狠杀了一场,蔡将军打起来不说闲庭信步吧,那也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可是,方才后方传令,蔡海江也同薛霸一样立刻带队后退。
蔡将军边跑边在心里默计脚步,约摸走了百步左右,忽然,令旗又变。
“止步!回击。”
三都的令旗立刻摆动,传骑飞速在阵间穿梭。
二都薛霸的令旗也几乎同时改变。
队副郭雀儿眼尖,看到令旗变动,忙一脚刹车站住,高喊:“整队,整队。”
各阵军士纷纷停下,伤员都被堆在一边,迅速以队为单位集结回身。
跑在最后的各队人马动作稍慢,但是十五队以及他们身侧的一共六个大队已在各自队头的带领下,毅然决然地回身杀去。
是的,唐军今天又玩了一把诱敌深入。
王可与友军错身而过,正与追来的归义军迎面相遇。
不过此刻的局面却与方才大不相同。
追击途中,起先归义军还能勉强维持阵列,但是跑了一百多步,前后左右就不免有些散乱。别小看这百多步,身上扛着几十斤铁衣,怀里抱着十斤的大枪,可不是无担一身轻啊。
对,刚刚还拼杀了许久呢。
归义军再与唐军相接,已是前后脱节,队形不整。
二都的武夫们就抓住这个短暂的时机,挺着长枪猛扎,迅速形成局部优势。
三都更是从容,将晕晕乎乎追上来的回鹘崽子彻底杀了个懵登转向。
在后待机的友军也已增援上来,唐儿排着整齐的阵型,将不论是归义军还是回鹘兵都压得渐显混乱。
随行的骑兵也适时出动。
方才两军交接,这些伴随而行的骑军没有机会发挥,撤退时则是他们走得更快,提前拉开了冲锋的距离。此时,以战骑在前,陷骑次之,游骑在后,唐骑再不留任何余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牧民乌罗出自赤烈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随着别都鲁那辈牧人老的老,死的死,军中岗位也在陆续星火传递。乌罗本已是一都之主,只因此次西征,左龙虎军与常捷军混编重组,这才被安排进三都带领骑兵。
其实是有点屈就了。
前面交手是步军拼命,他们骑军没有戏份,只负责伴随前进,闻令撤退。
此时回身一击至关重要,乌罗亲领着五十战骑在前开路,只见他右臂高擎,左手前托,一杆大枪被他举过头顶,槊锋向下,左刺右戳,率众从归义军的当面突入,斜插进去,片刻就将军阵打穿。
阵前钓鱼,唐军故技尔。
不久前才耍了嗢末一把,可惜就是好用。
一线的士兵站在地上,只能看到眼前的敌军退却。生死之间,哪有功夫分辨真伪?便是阵中的将领碍于阻隔,一般也搞不清楚状况。
当然,这贱招也不是谁都能用。
尽管归义军从张义潮时期就号称恢复汉统,也确实在许多方面做出了表率,但是,他们毕竟陷蕃日久,不可避免地沾染了吐蕃的许多习惯。
比如,他们的大枪师承吐蕃,就比唐军惯用的要长。
比如,前队战死后队顶上的这股悍勇,也很有当年吐蕃人的风范。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
比如,吐蕃军队从来玩不了唐军这么花的微操作,于是,陷蕃百年的归义军也没有点开这项技能。甚至在他们的脑海里,想没想过都很难说。
同样遭灾的,还有跟在归义军身后疯跑的一千回鹘崽子。
归义军与唐军大枪对戳的时候,他们是绝不上去帮忙。等到发现前面节节胜利,这帮蠢货就来劲了。眼见归义军开始追击,这帮回鹘英雄们也人人发足狂奔,想要冲上去也抢一口。
于是,正在乘胜追击的回鹘英雄们就被唐骑果断开膛,肠子肚子流淌一地。
大唐铁骑血染铁衣,一往无前。
“杀!”
皇帝持刀强,一一上秦王。
问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
大唐的武夫,往早数几千年是前无来者,当代战力天花板。
甚至在向后再看上千年中,大唐的武夫们也是一座历史的巅峰,是后世那些不肖子孙们难以逾越、只能仰望的巅峰。
大唐的武夫不但装备华丽,不但战技娴熟,更重要的是他们胸中有一团火,有一腔血,有一股睥睨天下的豪迈。
他们,是华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