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刀尖上的大唐 > 第16章 刘大郎二(第2页)

第16章 刘大郎二(第2页)

刘守文笑问“哦,那你卖了么?”

自觉失言的农人憨笑道“刘大帅仁义,今岁官府少收了点,要说比去岁好过。只是俺家添了娃儿,又为大郎说了门亲,处处需要花用,哪有余粮给他。后来是把俺家那豕买了两口。”

说着指了远处河道里的船,道,“看那船,加些脚钱,俺给他送上去,说是过几日要走。”

刘守文道“许多人愿去帮工么?”

农人摇摇道“不多。”

“为甚,出钱少么?”

“说是一日三顿干饭,一岁再给十石粮。”

“那不少啊。”

也就比牙兵的粮赐少点。

“也不多,再说塞外不安宁。前几岁跑回多少人,今岁是没见,但谁说得准呢。”

农人也有自己的一本账。

刘守文微微颔,又问“今年收成怎样?”

农人眨眨眼道“与往年差不多,好在官府少收一斗,能宽松些。”

今年收成其实还成,而且县里说今冬要组织清淤,待疏通灌渠,用淤泥肥了田,明岁应能多收许多。若明岁官上还跟今年一样,那就好过多了。但这外乡人是幽州口音,又是武夫,这话可不能与他胡说,万一传到大帅耳朵里眼红,明岁官府要多收税,不是全白忙活了。

又问几句家长里短,看看也无甚想听,刘守文便让人赏这农人一把铜钱,上马进城,竟往刺史府去。刘守文记得平州刺史原是李君操,这老汉现在节度使府里混饭吃,后因豹营过来,为免麻烦,暂时没有任命新刺史。本以为这边会被丘八们搞得一团糟,但这路看来不是那回事。哦,刘守文记起来,李大家是读书人出身,好像他弟弟也在军中。

这治理地方,还就得用文人。

进了刺史府,迎来个四十许的中年文士,一问,叫韩梦殷。刘守文奇道“韩公?李公君操说有位旧友姓韩,曾任蓟州刺史,为人方正贤能,后在他幕中,数次向父帅推荐,莫非……

韩梦殷道“正是韩某,不过这个方正贤能么实在是当不得。”

“哦。”

刘守文佯作不满,道,“父帅求贤若渴,李公已在幽州为臂助,韩公怎么不来?遗贤于野,何等罪过。”

韩梦殷能说是怕被你家清算才不去么?至于后来被老黑绑进毅勇都,这更没必要说了。道“本来要去,未及成行李安抚来到。后大军出塞军中乏人,竟将某辟作军中司马跟去了。”

刘守文一听,来了兴趣,道“韩公从塞外回来?”

韩梦殷道“是啊。塞北样样都缺,李安抚遣人来平州采买货物。老朽一时无事,便跟回来探亲。”

刘大公子一脸谦和,态度友善地说“嗯。李正德干得好啊,父帅对他大加赞赏,特命我来劳军。赏赐在后慢行,我先到数日。韩公自塞外回来,那边情况怎样。父帅说,秃头蛮要翻天,是得好好敲打。今岁镇内也算好过,这边有甚需要尽管说,能办都办。”

韩梦殷叹口气道“难啊。豹骑军人少,破柳城是取巧,后来有个什么乌隗部打来,幸亏李安抚早让秦什将从这边过去,正巧赶到顶住,好悬呐。七八月间,秃头蛮纠集部众又来,说有万骑,李安抚帅四千兵死战数阵,拼个两败俱伤才堪堪稳住。秃头蛮也不敢再战,这才退去。但明岁是否又来谁说得清。”

刘守文道“可是露布……

“那个做得准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