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暮春时节,礼红为昔日的恋人治疗着伤肢。她嫁给丙夏二十多年了,丙夏待她极真诚,将自己所会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妻子,加之礼红天资聪明,现在,她的医术只在丈夫之上。只是,她的力气太小,处理骨伤时,不像丙夏那般得心应手。
经过一番折腾,礼红将陈副书记的断骨全接上了。她也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礼红开了一副药方,交给医生说:“麻烦你帮个忙,尽快抓来这几味中药,熬成药汁,每天让他泡一泡伤处,这样会恢复得快一些。药钱我给你!”
医生早已对礼红佩服得五体投地,说道:“不,不用你拿钱。”
一番推让后,礼红还是把钱硬塞给了大夫。
陈副书记含泪道:“礼红……你……真是我的救星。”
他轻轻活动着腿脚,下了床。受伤后,他一直躺着不能动,连大小便都得爱军伺候,现在,他竟可以下地走动了。
陈副书记声音颤抖得厉害,他说:“礼红……我该死沙……我对不住你……”
他的乡音一直未改,可能是当了领导干部的缘故吧,大凡领导干部,都爱保留家乡口音。
礼红见他眼角已有泪痕,便用手绢帮他擦了擦,佯怒道:“烦人,不许哭!你是军人出身,怎能这么没出息?”
一句话,说得陈副书记心头滚烫:对呀,老子是军人,不能哭哭啼啼像个老嫲娌。于是,他在地上站直了身子,郑重其事地向礼红敬了个军礼,尽管他头上并没戴军帽。
突然,门开了,闯进一个手持红宝书的红卫兵小将,看见礼红,他便厉声道:“你是干什么的?他是被隔离监督看管的走资派,不许探视!”
那个礼红的“粉丝”
倒是机灵,忙说:“对不起,她是我请来会诊的医生。”
红小将一瞪眼睛,神情严肃道:“最高指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这家伙抗拒革命群众批斗,跳楼自杀未遂,是自绝于人民,自绝于党,罪该万死,死有余辜!让他在这里住院就不错了,会个屁诊。”
礼红看了陈副书记一眼,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走了出去,陈副书记一直目送她出门。
外面,春风已息,满园桃花开得无比灿烂。礼红用眼睛寻找着儿子。忽见一棵花开得最艳的桃树下,一枝低横的树杈上,坐着一对少男少女。他们肩靠肩,头碰头,正在合看一本小人书。那不正是和平与爱军吗?
霎时,礼红的心都融化了。她回望医院小楼,陈副书记正站在二楼窗前,向她招手,她也含笑向那个无缘陪伴她终生的旧恋人挥了挥手。
当她将目光再转向他们后代的身上时,一阵微风吹来,树上落英纷纷。几瓣桃花落在了两个孩子肩头上。礼红深吸了一口春天的空气,真的,那气息有些甜……
礼红是独自回沈阳的,她把和平留在了大连,叮嘱他照顾“陈叔叔”
,也就是陈副书记。和平自然喜出望外,他哪里知道,母亲是有意这么安排的。
礼红放心不下丈夫,匆匆乘火车往沈阳赶。在火车上,望着窗外渐渐黑沉下去的天色,礼红越归心似箭,她惦记着丙夏啊!怎样才能治好丈夫的耳朵?他们总不能靠纸笔交流一辈子啊。
礼红心中对丙夏充满怜意,在她眼中,丙夏既是丈夫,又是她的孩子。他太单纯,也太幼稚,正因为这样,他的经历才一直不顺。
全国解放后,他们夫妻双双到了沈阳,并同在一所部队医院工作。因为兰妈和小三带着念云兄妹居住在这座城市里。礼红一到沈阳,就把念云、念竹接到了身边。多年戎马生涯,她觉得亏欠孩子的实在太多太多。
两个孩子都很乖巧,丙夏也当他们是自己的孩子,疼爱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