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佛像庄严肃穆,金身璀璨,信徒们虔诚跪拜,香烟袅袅升腾,一派宁静祥和。
寺内墙壁上题满了诗词,我们踱步欣赏。
刘墉看到一首诗,意境深远,不禁出声赞叹:“此诗妙极,将寒山寺的神韵展现得淋漓尽致。”
付钰也凑过来,点头称是:“这诗中既有对寺中静谧的描绘,又蕴含着对人生的思索。”
刘墉则轻抚胡须,微微颔首:“作诗之人定是对这古寺有深刻感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们在寺内继续前行,来到一座古朴的庭院。
庭院中,几位僧人正在清扫落叶,动作不紧不慢,充满禅意。
付钰好奇地走上前去,与一位年长的僧人交谈起来。
僧人慈悲为怀,向我们讲述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和诸多典故。
我们听得入神,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寒山寺往昔的岁月。
不知不觉,已至晌午。
寒山寺的素斋远近闻名,我们决定在寺中品尝。
斋堂内,安静祥和,饭菜虽朴素,却充满了自然的味道。
付钰吃得津津有味,说道:“这简单的素斋,却有着别样的美味,让人感受到佛门的质朴。”
刘墉也笑着说:“饮食之道,不在于珍馐美馔,而在于心境。
在这寒山寺中,吃着素斋,内心也变得更加澄澈。”
用过斋饭后,我们来到寺后的枫桥边。
桥下河水静静流淌,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
枫桥横跨在河上,见证了无数的岁月变迁。
刘墉望着枫桥,脑海中浮现出张继的《枫桥夜泊》,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刘墉的声音在枫桥边回荡。
付钰感慨道:“当年张继在此,写下这首千古绝唱,如今我们站在同一地方,感受着同样的氛围,真是奇妙。”
刘墉点头道:“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跨越时空,将不同时代的人联系在一起。”
嘿!
付钰在这时候也成了文人墨客!
?我问他是如何知道的。
他对我说:“你笨呐!
不会看那诗句的落款呀!”
的确,那些名人诗句下都有落款,我还是真笨。
看来我确实成不了名人墨客,看景色只是一个走马观花的人,永远在学问上没有见地了。
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一片橙红。
我们知道,该是返程的时候了。
离开寒山寺时,我们三人都有些不舍。
这次寒山寺之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寺的清幽之美,更让我们在与僧人的交流和对诗词的品味中,获得了心灵的启迪。
刘墉、付钰和我约定,日后若有机会,定要再来这寒山寺,再次感受这份宁静与美好……
喜欢我和宰相刘罗锅请大家收藏:(aiquwx)我和宰相刘罗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