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派到我们这个小地方的钦差是你刘墉刘大人!
实乃幸事!
实乃幸事呀!
走走走,随我回总兵府,你我要好好唠上一唠!”
甘国宝看到我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那模样就好像见到了多年不见的亲人似的。
回到总兵府,众人按照宾主之礼分坐两旁。
甘国宝命人上茶,然后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刘大人,此次旱灾来势汹汹,犹如猛兽一般,若不是我等全力以赴,这南澳镇的百姓不知要遭受多少苦难。”
刘墉微微点头赞许道:“甘总兵一心为民,实乃百姓之福。
我等此次前来,也是为了学习您的抗旱之法,好将这些宝贵的经验推广至其他受灾之地,让更多的百姓受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纪晓岚也在一旁接过话茬:“是啊,甘总兵,您快给我们讲讲这其中的门道,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了。”
甘国宝看了看纪晓岚,脸上露出一丝疑惑的神情,转而问刘墉:“刘大人,这位是……?”
刘墉赶紧笑着介绍道:“这位是上届进士纪昀纪晓岚是也!
他才华横溢,可是咱们朝廷的大才子啊!”
“哦——!
原来这就是皇上御批的纪晓岚纪大烟袋?!
失敬失敬!”
甘国宝带着惊奇的眼光,上下打量着纪晓岚,接着笑着说:“我说这位怎么拿着个这么长黄澄澄、金灿灿的长烟袋锅呢!”
纪晓岚听了,赶紧摆了摆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不敢不敢!
想不到这恶名能传到这万里之遥,实属惭愧!
实属惭愧!”
甘国宝喝了口茶,润了润嗓子,然后缓缓地说起了他带领灾民自救的话题:“其实也无甚特别的妙法,不过是上下一心,想尽办法罢了。
首先,要安抚民心,让百姓们知道朝廷不会抛弃他们,始终会和他们站在一起。
只有百姓们心里踏实了,才能齐心协力共度难关。
再者,就是组织人力寻找水源,能挖井的地方就挖井,能引流的地方就引流。
这水源可是百姓们的生命线啊。
还有就是从外地购粮,这当中的艰辛就别提了,一路上困难重重,但为了百姓,一切都值得。”
刘墉若有所思地说:“甘总兵,您这说起来简单,可真正做起来,每一项都谈何容易啊。
这组织人力、调度物资,方方面面都得精心安排,稍有差池,就可能功亏一篑。”
甘国宝笑了笑,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情:“刘大人所言极是。
这当中也多亏了镇上的百姓齐心协力,大家都明白,只有团结一致,共度难关,才能保住我们的家园。
在这场旱灾中,我看到了百姓们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众人正说着,副将急匆匆地进来禀报:“总兵大人,又有几户百姓家中断粮了。”
甘国宝眉头一皱,脸上露出担忧的神情,立刻起身说道:“我去看看。”
刘墉和纪晓岚也跟着站了起来,异口同声地说道:“我们一同去。”
来到那几户百姓家中,看到他们面黄肌瘦、饥肠辘辘的模样,刘墉不禁动容地说道:“甘总兵,得赶紧想办法给他们解决粮食问题。”
甘国宝当即吩咐副将:“从府中再拿出一些粮食来,先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纪晓岚在一旁也着急地说道:“可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还得从根本上解决旱灾的问题。”
甘国宝点头表示赞同:“纪大人说的是,我正打算组织百姓兴修水利,以防今后再有旱灾。
只有完善了水利设施,才能从根本上保障百姓的生活。”
刘墉听了,眼中满是赞赏:“此计甚好,若能修成完善的水利设施,不仅能抵御旱灾,对农业发展也大有益处,可谓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墉、纪晓岚与甘国宝一同忙碌于抗旱救灾和兴修水利之事。
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南澳镇的旱灾情况逐渐好转。
干涸的土地重新得到了滋润,农作物也开始慢慢恢复生机。
同时,水利工程也初见成效,一条条水渠蜿蜒在田间,为农田输送着宝贵的水源。
本次南澳镇之行,确实收获不小,我们便准备离开南澳镇。
临行当天,甘国宝亲自来到码头送行:“刘大人、纪大人,此去一路保重,希望灾情早日过去,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