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我和宰相刘罗锅 > 第52章 共同进京(第1页)

第52章 共同进京(第1页)

书接上文,转眼间到了乾隆二十二年春,阳光如金缕般洒在安徽江宁巡抚衙门学政司的庭院里,为这方天地带来了丝丝缕缕的温暖与明亮。

学政司内,刘墉面色凝重,犹如谁欠了他二十吊钱似的,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他那双睿智深邃的眼睛,宛如能洞悉一切的鹰眼,审视着每一份文件和每一项安排。

他深知此次乡试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着众多学子的前途命运,更关系着国家选拔人才的公正与公平,其意义之重大,重于泰山。

“诸位,此次乡试务必做到万无一失,从考场布置到监考人员的安排,都要严格把关。”

刘墉大人的声音严肃而庄重,仿佛洪钟一般在学政司内回荡。

那些个主考官员纷纷点头应是,心中也都如同拉紧的弓弦,紧绷着一根弦,丝毫不敢有半分懈怠。

乡试的准备工作,繁琐而细致,如同在精心雕琢一件稀世珍宝。

考场要经过严格的布置和检查,每一个角落都不能放过。

扫帚拂过地面,扬起细微的灰尘,如同为这即将到来的考试清扫出一片净土。

桌椅的摆放要整齐有序,笔墨纸砚要一应俱全且质量上乘。

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墙壁上的孔洞都要被仔细地封堵,哪怕是一丝细微的缝隙也不能放过。

窗户也要加固,确保考试期间无人能够从外面传递信息,那紧闭的窗户仿佛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考试的公正。

监考人员经过层层筛选,皆是品行端正、经验丰富之人。

他们提前接受了严格的训练,熟知考试规则和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法。

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同时,试题保管也极为重要,如同守护着国家的机密。

储存试题的房间戒备森严,士兵们手持长枪,目光炯炯,让人望而生畏。

参与出题的官员在考试没结束之前不能离开考院,他们如同被囚禁在一座无形的牢笼中。

但他们深知这是为了保证考试的公正,毫无怨言。

试题出完之后,立即被锁入特制的木柜之中,由专人日夜看守,不敢有一刻的松懈。

终于,到了乡试的日子。

清晨,天还未亮,夜色如同一块厚重的幕布,笼罩着大地。

考生们便已在考场外排队等候,他们身着整洁的长衫,背着沉甸甸的书箱,紧张与期待交织在他们的脸上。

有的由于神情紧张,他们额头上的汗珠在微弱的灯光下闪烁,双手不自觉地颤抖;有的自信满满,目光坚定,嘴角挂着从容的微笑,仿佛胜券在握;有的则默默祈祷,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希望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刘墉大人亲自来到考场门口,监督考生入场。

他身着官服,身姿挺拔,目光犀利如电。

入场时,考生们要经过严格的搜身检查,防止携带任何作弊工具。

士兵们的手在考生身上仔细地摸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考试的钟声敲响,如同宣告一场激烈战斗的开始。

考场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也只能看到学子们低头沉思。

刘墉大人带着我们在考场内巡视,他的脚步轻盈而稳健,目光犀利,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迹象。

他的眼神扫过每一个考生,仿佛能洞察他们内心的每一丝波动。

考试过程中,大多数考生都专心答题,他们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时而停顿思考,沉浸在答卷中。

但也有个别考生神色慌张,目光游离,不敢与刘墉大人对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经过几天紧张的考试,乡试终于结束。

那最后一天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考场的屋顶上,仿佛给这场考试画上了一个金色的句号。

考生们如释重负地走出考场,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情疲惫,有的则忧心忡忡。

接下来便是阅卷的工作。

阅卷官们在封闭的房间内,灯光昏暗而柔和,他们围坐在一张张堆满试卷的桌子旁。

认真地评阅着每一份答卷,他们的眼神专注,手中的朱笔不时地在试卷上批注。

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他们仔细的斟酌和思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