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附到刘墉耳朵旁轻声说道:“皇上也有旨意给你!”
刘墉心中一惊,带着疑惑与忐忑的心情跟着胡公公来到耳房。
胡公公掏出乾隆手谕,刘墉赶忙下跪接旨,却被胡公公一把拉住说:“皇上说了,不必下跪接旨!”
便将手谕交给了刘墉。
至于这手谕是何内容,咱们以后再说,这神秘的手谕仿佛是一个悬念,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乾隆“赐祭葬”
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诸城,人们对刘家更是敬重有加。
以后这几日,诸城附近各大小官员及富绅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
外面更是口口相传,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
“刘家真是荣耀啊,皇上都赐祭葬了。”
一位路人感慨地说道,眼中满是羡慕与钦佩。
“老夫人一生行善积德,这也是刘家应得的。”
另一个人附和着,脸上带着一丝敬重的神情。
当然,这消息也传到了诸城单大员外的府中,单大小姐听闻此事,二话不说,直接披麻戴孝,带着丫鬟婆子,匆匆赶往刘家府宅。
这倒不是说单大小姐攀龙附凤,只是此前她并不知晓刘墉奶奶亡故之事,此刻听闻,心中唯有一个念头,便是前来尽一份自己的心意。
这时的单大员外虽说心中有点不好意思,但也顾不上许多了。
毕竟,在这样的场合,礼仪与道义更为重要。
于是,他也带着一家老小,怀着复杂的心情,赶往刘家府宅前去吊唁。
刘家开始按照皇上的旨意筹备更加隆重的葬礼。
府宅内外,布置得更加庄严肃穆,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刘家的地位与荣耀,同时也寄托着亲人们对老夫人深深的怀念。
胡公公看着一切准备停当,吃完饭,便以皇上身边公事繁忙为由,起身告辞返京。
他的身影在刘家众人的目光中渐渐远去,留下的是一份来自皇帝的关怀与荣耀。
各地的官员听到皇上身边红人胡公公都来给刘老夫人吊唁,不敢怠慢,也纷纷前来送上挽联和祭品。
一时间,刘家府宅前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挽联和精美的祭品,那场面好不热闹,但在这热闹的背后,却是亲人们深深的哀伤。
正当刘家府宅忙碌时,却听到“诸城乡绅单大员外携同家眷前来给老妇人吊唁了!”
这一声通报,让大伙都感觉十分惊讶!
我和刘墉相视一眼,心领神会,便快速走出大门迎了出去。
只见那单大小姐一身素缟,在侍女的陪同下,迈着那三寸金莲,飘飘然走下轿子,宛如一朵盛开在寒冬的洁白梅花。
她看到我和刘墉,施了一个万福算是见过了我俩。
倒是那单大员外上前深施一礼道:“老朽,老朽。
都怪老朽不明事理,在此向公子赔罪了!”
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愧疚与不安,说话的声音也微微颤抖。
我赶忙上前说道:“来了就好!
来了就好!”
然后接着说:“单老爷里面请!
里面请!”
我和刘墉共同陪同单大员外一家迎进刘宅,施了礼、上了祭。
把单大员外介绍给老爷刘统勋和夫人。
夫人一脸不屑,还在为了之前的悔婚之事恼怒。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与怨恨,冷冷地看着单大员外,仿佛要用眼神将他穿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时的单大小姐向老夫人的灵柩行了孙媳大礼之后,又上前向刘统勋及夫人行了参拜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