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份曾经无比熟悉且游刃有余的工作,李德全犹如鱼儿入水一般,迅速地适应并进入状态。
那些错综复杂的工艺流程,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蓝图,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的眼前;繁琐的操作步骤,则像是一首熟记于心的旋律,只需轻轻拨动琴弦,便能流畅地演奏出来;而与同事们之间那心有灵犀般的默契配合,更是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无需言语交流,彼此的动作和眼神便足以传递一切信息。
整个上午,李德全都全身心地沉浸在工作的海洋里,他就像一艘精准航行的船只,有条不紊地穿梭于各项任务之间。
无论是精密零件的加工,还是设备的调试维护,亦或是数据的记录分析,他都能应对自如,将每一项工作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当忙碌告一段落,迎来中途短暂的休息时光时,一些平日里关系要好、彼此相熟的同事们纷纷围拢到李德全身边,热情地向他打起招呼来。
李德全脸上洋溢着亲切的笑容,同样热情地回应着他们的问候,然后与众人一起随意地闲聊起来。
大家聚成一团,话题从生活琐事聊到工作趣闻,再到李德全支援的事情,甚至还会时不时地开几句玩笑,相互调侃一番。
有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已最近遇到的奇葩经历,引得周围人哄堂大笑;也有人分享着新学到的冷知识或小技巧,引发一阵热烈讨论。
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如同一曲欢快的交响乐,不时在宽敞的车间里回响荡漾。
就这样,在这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时间仿若一条潺潺流淌的小溪,不知不觉间悄然流逝……
正值晌午时分,那清脆而又悦耳的下班铃声犹如一阵欢快的乐声,骤然响彻整个工厂。
工人们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后,纷纷放下手头正在忙碌的活计,开始有条不紊地收拾起各自的物品来。
李德全自然也不例外,只见他手脚利落地将那些工具一一整理妥当,并小心翼翼地放回到原本固定的位置上。
随后,他伸手拿起一直搁在旁边的那个略显陈旧却十分干净的饭盒,满心欢喜地准备前往饭堂去打饭。
可就在这时,李德全脑海里忽然闪过一道亮光——他猛地记起今天早晨李爱国跟自已讲过的话:“中午我带你回咱家,我亲自下厨给咱俩做顿好吃的!”
想到这儿,李德全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微笑,随即毫不犹豫地改变了行进的方向,径直朝着专门用来停放自行车的区域大步流星地走了过去。
说来也巧,当李德全刚刚走到停车处的时候,竟惊喜地发现李爱国也恰好匆匆忙忙地赶到了这里。
两人四目相对,先是微微一愣,紧接着便不约而同地露出了会心的笑容,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德全就往家里赶去。
就在同一时刻,李德全归来的讯息仿佛拥有了生命一般,像一阵风似地飞速传播开来,眨眼间便席卷了整个轧钢厂。
无论是那些身居高位、掌握着厂内重要决策权力的领导们,还是每日辛勤劳作于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最短的时间里获知了这个令人瞩目的消息。
而那向来以好管闲事著称的易中海等人,自然也不会成为这次信息传递中的“漏网之鱼”
。
然而,尽管他们已然清楚地了解到李德全已经回到了厂里,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人并未因此而采取任何非同寻常的行动或是举措。
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李德全的回归仅仅只是工厂日复一日正常运转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插曲而已,实在不值得为此大费周章。
当李德全快要走到家门口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正是闫富贵!
如今的闫富贵可不再像以前那样守着大门了,他每天都能按时上下班,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这会儿,他刚刚结束上午的工作,正迈着轻快的步伐往家里赶呢。
毕竟下午他还要去学校上课,而中午这段时间自然得回家吃顿饭。
虽然学校里有食堂,但闫富贵向来吝啬惯了,总觉得在那里用餐太亏,所以宁愿多走上几步路,也要回家自已解决午餐。
就在这时,闫富贵突然瞥见了迎面走来的李德全,不禁愣了一下。
很快,他脸上便露出了笑容,并热情地向李德全打起了招呼:“哟,这不是德全嘛!
你怎么回来啦?”
李德全微笑着回应道:“三大爷啊,是啊,我回来了。
以后都不会再去那边了,我已经被调回咱们这儿来了。
今天可是我回来后上班的第一天呢!
您先忙着,我们得赶紧回家做饭啦。”
说完,李德全便拉着儿子李爱国一同走进了巷子深处那温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