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如意笑笑,“二位早。”
昨天拿了人家腊肉,笑脸还得给一个的。
吴忧也笑的老好人似的,“听说姑娘从今天起正式打扫外书房两间公务房?”
王府就这么大,他能知道,沈如意一点也不意外,笑着默认了。
“巧了,我和安公子从今天起,也去公务房上值。”
“哦,那恭喜二位了。”
聚贤院里的门客,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能成为王府幕僚,直至爬到王府吏官将来有机会出仕成为朝庭官员。
在没有科举,都是举荐制的情况下,除了豪门贵族以外的寒门人士,这是他们进入朝庭为数不多的方式之一。
腊月二十六,沈如意去后门口补充年货时,卖柴的给了三担六捆柴,粮贩子给了十斤糙米、五斤细面,还有个小成衣铺子送了一件裘衣,都说已经有人付过钱了。
裘衣,在没有棉花的时代里,可是重要的御寒工具,当然,身份不同分,穿的裘衣质地也不一样。
沈如意得到的这一件是庶人穿的普通老羊皮裘衣,但保暖杠杠的。
天气越来越冷,过年前后,王府会给仆从轮流放假,眼看粮食消耗越来越大,她不得不想办法让自己吃饱过暖。
那个穿着不错的账房先生让她找到了机会,果然吃的穿的不就来了嘛。
难道沈如意不怕账房把她有能耐的事说出去吗?
不,恰恰相反,怕把事情说出去的人是账房先生,他挤破头好不容易坐进了端王府公务房,如果连年底的账都做不好,该卷铺盖走人了。
所以为了堵沈如意的嘴,悄悄的让人送柴送粮又送衣,这也是沈如意敢帮的原因。
他解决了工作困难,她解决了温饱,各取所需,多好!
腊月二十七,马嬷嬷让小丫头带话,一直到正月十五,外书房院子隔一天打扫一次,聚贤院三天打扫一次,公务房初五、初十、正月十五,各打扫一次。
“正月十六开始,一切恢复如常。”
“谢谢姑娘带话。”
沈如意这次给了三枚铜板。
小丫头高高兴兴跑走了。
沈如意关上门过小日子。
有了细面,沈如意奢侈的做了一顿饺子。
和面、揉面,再擀面……一直到包好饺子下锅,揭开锅盖,一个个翻滚的胖胖饺子,馋得沈如意就差掉口水,赶紧拿木勺捞出来放在盘子里晾凉。
她从大酱里撇出酱汁,这就是接近版的生抽——鲜酱油,放到小碟里,再拍个蒜头茱萸进去,那鲜香麻辣的味道,直冲天灵盖。
真是久违啦!
沈如意拿起筷子就挟……
咚咚……
沈如意停下动作。
咚咚……
这动作不像阿花,也不似小丫头,如果是王杨,这会该喊门了。
但门内外突然都很安静。
沈如意是个不缺耐心的人,她等外面反应。
“如意姑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