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赵国如今没有李牧,可赵军那些将士中,曾经打败我燕国的人也大有人在啊,他们难道……”
随着老相国的话,燕王神情渐渐生了变化。
“对啊!”
燕王恍然大悟:“秦人!”
“大王终于想明白……”
“秦人会支持燕国的!”
老相国的话戛然而止。
燕王却仿佛想通了什么一样,开心极了。
“相国,秦人会不会愿意看到赵国遭殃?会不会愿意看到六国生战争?会不会愿意扶持我燕国崛起?”
“既然会,寡人为什么不能对赵国动手?”
老相国目瞪口呆。
他忽然现自己不认识燕王了……
……
秦国蜀郡。
随着第三野战军的部队陆陆续续的回来,蜀郡各地也都开始热闹了起来。
人们因为农闲大规模进入工厂,加上大量西南奴隶的补充,蜀郡各地官府开始调整政策。
原本的工厂要继续开着,但要探索一种新模式。
“郡守,蛮人会干吗?民间会怎么说呢?”
郡守府。
看着李二郎制定的一副名录,一个副郡守语气有些不确定。
由于蛮人部落和大秦的交易中多是用动物、皮毛、山货、药材之类的东西,以及一些奴隶,而交易过程中,许多民间商人收购时往往看着蛮人不懂秦国市场价,故意压价收购。
对此,李二郎决定在南边一些县专门设立几个贸易区。
由蜀郡府衙主导、让三大行配合,让蛮人们尽量不受民间商人们的坑害,同时特意制定了一个商品名录,规定了蛮人货物和秦国货物的价格。
一些信息,公平公开公正。
表面上看,这是为了给蛮人公平。
但在蛮人和那些商人们眼中,兴许就不是这么回事了。
“本官并没有强制要求商人必须在秦国内和蛮人做生意。”
李二郎说:“他们大可以自己去蛮人境内,那他们收多少钱朝廷依旧不问,哪怕他们一文钱收的一百钱卖都可以。”
“但在秦国境内,不行!”
“凡是来秦国境内的蛮人,朝廷必须一视同仁,不能让一些蛮人用命换来的东西却只获得了几文钱的报酬,这不仅是扰乱市场,还是损害秦国形象!”
“贸易区不是保护蛮人利益,是保护那些贪心之徒的命!”
“不然哪天某个蛮人因为被骗而做出什么事,或是某个蛮人部落觉得秦人欺人太甚而冲动,边境不宁,你们心里就安宁了?”
李二郎看了过去。
被他看到的官员没一个敢和他对视。
一个国家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从一个公正国家内出来的人,在外面会受到别人的尊敬、相信,因为他们会在第一印象里就觉得这个国家的人不会做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