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御所,横仁天皇的皇宫。
御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日国平安时期,整体建筑风格和内部结构都带着几分华夏唐代时期建筑的痕迹。
紫宸殿是这座皇宫的正殿,以前多是用来举办各种大型典礼,如今已经被横仁天皇当作商讨国事的地方。
大和联军惨败给华夏军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都,关东平原如今的惨状让所有日国人都感到不寒而栗。
横仁天皇虽然把大和联军看作是敌人,可那毕竟都是自己的子民,如今被华夏军当作牲畜一样无情屠杀让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他决定再次召集起联军,与华夏军决一死战。
京都周围的各路诸侯其实不是很想再给天皇当枪使,毕竟间辖尺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为天皇出生入死拼光了兵力,到头来自家浓尾平原反倒被帝国军霸占。
不过如今的形势已经容不得他们再瞻前顾后,如果不加入联军,就要单独面对兵强马壮的华夏军,这是他们不愿面对的。
本州岛南部的势力已经被华夏军全部消灭,连一座完整的村子都没留下来。
因为日国上层一直对民众隐瞒当年侵华的真相,所以这一代日国人搞不清楚华夏人为什么对他们抱有如此强烈的恨意。
就拿本州南部势力最大的广岛县来说,华夏军攻破广岛城后,嫌一个个杀人太累,竟然将几十万日国人全部赶下海。
他们甚至还把日国人几人一组用绳子串起来,这样即使有人会游泳,也会被别人拉扯着沉入海底。
还有些人会被华夏军驱赶到山谷里,把山谷封死后,任由那些人活活饿死或是渴死在山里。
曾经有日国人怒骂即将杀死自己的华夏士兵是魔鬼,因为只有最恶毒、最卑劣、最无耻的魔鬼才会想出这些办法来灭绝一个种族。
可那名年轻的华夏军士兵却平静的告诉日国人,这些方法全都是当年侵华日军曾经在华夏人民身上用过的。
他们只是在把自己祖辈曾经遭受过的苦难还给日国人。
坑杀,纵火,溺水,投毒,瘟疫,所有华夏军使用的手段,全都是在还原当年日国人的暴行。
而且日国人还应该感谢华夏人,因为华夏军有严令,绝对禁止虐待和强奸这类恶性事件生,他们的目的很单纯,就只是要杀掉所有日国人而已。
那名士兵说完,就在日国人呆滞的目光中挥刀斩断他的咽喉。
砍脑袋虽然过瘾,可脊椎骨容易磨损战刀,还浪费力气,所以绝大部分士兵都会选择更节能减排的方式处死日国人。
在华夏军的残酷威压下,横仁天皇的联军很快整编完毕,整整将近五十万大军聚集在京都大阪一带的大阪平原,准备前往南部与华夏军决战。
还没等联军有所动作,华夏军抢先出手,趁着各路诸侯的主力部队都被调往京都之际,分头袭击了几座日国人聚居的城市。
刚组建的联军部队顿时军心大乱,诸侯军纷纷吵着要回自己的地盘看家,被袭击那几座城市的军队更是准备拔营启程。
横仁天皇被吵得焦头烂额,最后不得不承诺在战后会给予他们补偿,这才勉强安抚住军心。
他明白联军随时可能会散,必须尽快与华夏军决战,于是在安抚好军队的第二天就宣布御驾亲征,带领五十万联军南下与华夏军决战。
与此同时,夏至也亲率华夏军主力部队北上迎战。
三天后,两军在阿佘山区展开决战,史称阿佘山会战。
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极为重要,与卫青鸾指挥的上山会战以及刘青虎指挥的六甲山决战并称为对日远征战争三大决定性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华夏远征军总司令夏至以十二万兵力对抗日国横仁天皇的四十八万联军部队。
双方在阿佘山区激战三十七天,最终以华夏军获胜宣告结束。
夏至在这一战中指挥两个师硬扛联军二十余万部队十几天猛攻,把联军最精锐的部队牢牢吸引在中心战场。
华夏军一个师趁机袭击了日国联军的后勤补给大营,燃烧的物资补给一度引山火。
被日国人冠以绝生丸之称的刘青虎率第五师奔袭七十余公里深入大阪平原,将京都大阪地区最核心的大阪城和奈良城付之一炬。
横仁天皇的联军在这一战中直接战死将近二十万人,伤员数量大约十三四万,另外还有几十万民众死于大火或屠杀。
华夏军战斗减员近四成,共有两万多人战死沙场,轻重伤员将近三万,这也是夏至领兵以来伤亡最重的一场战役。
御驾亲征的横仁天皇被大火烧焦了头,狼狈逃回京都。
他直属的帝国军在这次战役中战损不算太重,好歹还有三万多人逃了回来,不过其它诸侯的部队可就没这么幸运。
不承担主攻任务的情况好点,还剩下六七成兵力,有些在中心战场的部队战损率高达七成,守物资大营的四万部队差一点全军覆没。
这一战过后,依附于天皇的诸侯虽然损失惨重,可他们反倒更坚定的继续留在联军之中。
华夏军已经开始逐步侵蚀他们的领地,如果单凭诸侯军自己的力量,谁也挡不住华夏军,唯一的生路就是抱团取暖。
京都地区还有巨大的人口基数,横仁天皇回到京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征兵,凡是年龄在十二到四十岁之间的男性,全都要到军中服役。
横仁天皇在京都实行的政策还算宽松,至少能让百姓隔三岔五吃上一顿饱饭,这在经常闹饥荒的日国非常难能可贵。
百姓对这位统治者也是颇为满意,所以他的征兵令下来之后,很短时间内就再次聚集起一支大军。
为了延缓华夏军的攻势,横仁派出一队武士前往本州南部,他们的任务是刺杀夏至和刘青虎,以此来搅乱华夏军的指挥。
这队武士是天皇的贴身卫士,平时负责天皇的安全,也负责将天皇的旨意传达给军队。
从江户时代开始,这队武士就世代守护在天皇身边,外界称呼他们为侍从武官,不过在天皇口中,他们的名字叫千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