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9章
“误会?我可不觉得那是误会。”
方文修严肃地说道。
说什么误会?
难道他们这些文人的生存空间被挤压,不是事实吗?
难道陛下想要打压文人,想要控制言论,不是事实吗?
“我不知道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如你将原因说出来,我帮你分析分析。”
李翰林很有耐心的说道。
有误会就要化解误会。
陛下这么英明如此愿意,为全天下的百姓,为全天下的读书人考虑。
怎么能被别人冤枉呢?
此刻的李翰林可能都没意识到,他已经成为了陛下标准的拥趸。
谁若是说陛下的坏话,他心里都很不得劲儿。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难道李兄心里不清楚吗?”
方文修表示无法理解:“我本以为咱们的想法应该都是一样的,你和我应该有同样的感受。”
“这。。。。。。”
李翰林也想起来了。
就在前不久,陛下没有出现的时候。
他心中对于陛下的决定,对于新律法的存在,其实也是不赞同的。
不仅不赞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抵触。
是什么让他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方兄难道是因为新律法的事?”
李翰林捕捉到了关键问题,也找到了说服方文修的点。
“自然。”
方文修点头:“新律法的出现,完全是想要限制我们文人发挥的机会。”
“如果我说,这其实是你的误解,陛下并不是这个意思呢?”
李翰林问道。
方文修一愣:“不是这个意思?那你倒是说说看,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可是身为朝廷命官的邹康亲口告诉他的。
难道还能有假吗?
“陛下其实早就在朝会中说过。新律法的出现是为了限制那些恶意传播谣言,有损朝廷声誉,以及破坏国家安定的言论。
这样的言论如果编撰成书籍,并且在民间流通,必然会造成不小的隐患。
只有严格限制这种言论的出现和传播渠道,才能确保国家安定,百姓不会受到某些人的恶意蛊惑,作出错误的决定。”
李翰林认真地说道。
方文修:“这种话你信吗?”
“我信。为什么不信呢?”
李翰林反问。
“既然陛下设定新律法的目的是为了这些,那为什么连我们之前编撰的书,甚至是那些古籍都要经过审核?难道说,陛下觉得那些圣人留下的言论,也可能存在问题吗?”
方文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这其实也是大多数文人觉得很矛盾的一点。
就算现在的文人编写的书籍,可能存在一些立场的问题。
那么古人留下的经典呢?
这些也能有问题吗?
还是说陛下觉得什么东西有问题,什么东西就是有问题的?
“这就和我现在要和你说的事有关了。”
李翰林无奈笑笑,看着方文修,仿佛是看到了过去的自己。
“你有没有想过,为何如今朝廷并未限制科举中举的人数,但真正能中举的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