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3章
“陛下,敢问您这么做的用意到底是什么?”
有人提出了质疑。
其实在此之前,朝廷中的官员们都听说过陛下要实行新律法的消息。
且每个人心中对于这所谓的新律法,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推测。
比如说,陛下准备效仿古代的君王。
通过控制书籍的流通,让所有书籍宣传的观念变得符合他的需求,从而控制所有人的想法。
“用意?朕的用意就是希望尽可能的抹除贫富带来的差距,让那些没有钱拜师大儒的普通学子,也能学到一样的内容。
让普通的百姓不用因为教育资源的问题,而落后于人。
让每一个百姓如果想要读书,如果想要学习,都有一个简单且确定的方向,让他们知道只要努力就能有收获,而不是漫无目的的猜猜猜。”
王林这番话,说的可谓是慷慨激昂。
而翰林院的官员们,有些人也不禁为之动容。
并不是所有人生来都是天之骄子,也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读书资源。
哪怕是这些已经当官多年,甚至是进入翰林院,通过科举取得了好名次的人当中。
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寒门出身的学子。
他们想要在科举中取得好名次,就必须要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
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臣支持陛下的决定,陛下英明。”
这些人此时听到王林的意愿,听到了王林的用意后,心中不禁感动无比。
如果当初他们读书的时候,能遇到陛下这样的明主。
能少吃多少苦?
少受多少罪?
“可是陛下。。。。。。”
老翰林似乎还有些不甘心。
总觉得就这么妥协的话,事情会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一去不复返。
“当然,朕的话并没有说完,诸位可继续续再听一听,再做出判断。”
王林直接打断了老翰林想要说的话。
现在还没轮到他插嘴的时候!
老翰林默默闭嘴,陛下不让他说话,他能怎么办?
只能乖乖听话呗!
“朕知道,诸位对于将那些经史典籍中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想法翻译可能心存顾虑,担心误人子弟。
不过这一来,诸位已经是国内如今最有学问的大儒,如果尔等都不能给出最准确的注解,那旁人也不可能做的更好。
二来嘛,咱们做的书,应该称为教材。
教材,顾名思义,那就是为了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使用。如果旁人对于这些经史典籍有不同的看法,完全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注解。”
王林侃侃而谈。
老翰林闻言一愣,不可思议的看向王林:“陛下,您的意思是,您不会禁制其他人出类似内容的书?”
“当然,朕为何要禁制这些?”
王林反问。
“可。。。。。。朝中的同僚们都说。。。。。。”
老翰林似乎是想要拿出证据。
然后他突然意识到,这些内容也不过是道听途说罢了。
是朝廷们口口相传的内容,陛下从未证实过,他就是这么想的。
与之相比,今日陛下说的这些,才是他的真实想法,也才是事实。
那不就意味着,过去他们所有的想法,其实都是错误的!
想到这里,老翰林的脸色有些羞愧。
原来一直以来,他其实都误会了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