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问话的衙役抬起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而后不紧不慢道:“卷宗倒是有,不过都装在箱子里,一箱摞着一箱,堆满了库房,且不说能不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怕是也没法看了。”
人情世故,瑶贞并不太懂,她思虑再三,也只能笨拙的说:“不论结果如何,我想,为了那些无辜受难的百姓,总要抓住这一线生机……何况,邪祟不除则肇安不宁,守一方土地,护一方平安,这不是你我分内之事吗。”
衙役之所以做衙役,不过是为了度日谋生,可砸吧着那句“守一方土地,护一方平安”
,倒真觉得有点新鲜滋味,稍加思索后,衙役将面前的牌九向外一推,豁然站起身道:“成!那就找吧,早点把这邪祟除了,也免得这邪病哪一日犯到自己家里人头上!走了,弟兄们今晚受累,明晚上我请喝酒!”
衙役这话看似随口一说,却字字戳到众人的心坎上,方才还怨声载道的一干人等忽然就有了干劲,撸胳膊挽袖子成群结队的朝后院走去。
瑶贞见状,露出复杂的神情。
郁润青笑道:“是不是觉得自己刚刚傻里傻气的?”
瑶贞被戳中心事,惊讶的睁大眼睛:“润青师姐,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
“我最初随师兄师姐们下山时也是这样的。小生瓜,算你好运,遇到了很不错的人,没能体会一下什么叫小鬼难缠,那当真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旁人生死一概不理。”
“真有这种人?!”
“岂止有,多的很呢,等你遇到了就晓得了,有时候跟人打交道,真不如跟鬼打交道来的爽快。”
“可在这俗世间,跟人打交道是在所难免的……”
“对啊,别学你宁师姐,走到哪里都摆神医的谱,自己吃亏了都不晓得。”
郁润青一边说,一边替瑶贞理好佩剑上的穗子,那低垂的眼眸似水般澄澈柔和,声音也是即清润又温柔。
难怪啊……
瑶贞忍不住在心里发出一声感叹。
“好了,我们也去帮忙,尽早摆平此事,还能带你在京州玩几日。”
“嗯!”
虽说是积压了三百多年的卷宗,但肇安到底小县城,田地人口有限,饶是一年卷,零零散散加在一块也就十几个大箱子罢了,众衙役不到一个时辰便通通搬出来摆在了院子里。期间还抓了好一会的耗子。
“诶诶!找到了!宝德年间的卷宗!”
“他娘的!都快让耗子给吃没了!仙长,你瞧瞧,还能看出个什么东西不?”
正如郁润青所说,宝德年间于天灾的记载十分细致,人畜死伤,房屋毁坏,田地损害,道路坍塌,每一样都是清清楚楚有据可查的。
瑶贞找到关于宝德二十三年那场水患的卷宗,不禁长舒了口气:“幸好,没有被耗子吃掉,润青师姐,你看。”
一众衙役也围上来,各个精神振奋,眸光闪亮,都想知道三百多年前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夜风徐徐,月光舒朗,郁润青坐在微凉的石凳上,小心翼翼地揭过一页薄脆的纸张,那上面的字迹小且模糊,委实很难看清楚。
瑶贞把桌上的烛灯往前推了推:“这是……户籍?”
郁润青颔首道:“是在那场水患中丧生和失踪的百姓户籍,瑶贞,你还记不记得慈母庙里的碑文。”
“嗯……慈母郑王氏,祖籍肇安,生于庚辰,殁于……后面就不大记得了。”
“足够了。”
郁润青翻过一页又一页,终于,指尖停在一行小字上:“原来是这样。”
众衙役皆不识字,纷纷问道:“哪样?哪样啊?”
郁润青道:“你们是肇安县人,应当都听过慈母救子的故事。”
一衙役迫不及待道:“难道这事是假的?那可是皇帝下旨立的庙啊!”
郁润青微微摇头:“此事不假,的确是众目睽睽之下,慈母为救子而死,感人肺腑,上达天听,才有的这慈母庙。可世人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水患当日,雨将下未下,汛将来未来,带着女儿去走亲戚的郑王氏急于回家,没成想被困在了半路上,待她惊慌失措的爬上屋脊,四面已然是一片汪洋。”
瑶贞道:“这正是碑文上写的。”
郁润青道:“可碑文上没写,郑王氏是带着两个女儿去探亲,那一日的屋脊上,应当有两个一般大的女孩。”
众衙役齐齐瞪大眼珠:“什么!”
“宝德二十三年六月,郑王氏长女郑晓蝶遇水患夭折,时年七岁,与母同葬。卷宗上写的很清楚,郑晓蝶是死于水患,而后和母亲同葬,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她们是死在一处的。”
瑶贞喃喃道:“这样就说得通了,郑晓蝶临死前眼睁睁的看着母亲把妹妹抱起来,她心有不甘,就去害那些为父母所疼爱的人。”
郁润青点点头:“差不多,郑晓蝶死前心中有怨,不肯投胎,本该化作恶鬼,偏偏她年纪小,没做过恶事,又是死于水患,魂魄困于河中,便成了怨灵。那条河大抵阴气极盛,日久天长的滋养了她三百多年,不晓得把她养成了什么东西,竟然可以夺去人的元神。”
“我还有一点不明白,她老老实实待了三百年,怎么突然出来作乱?”
“兴许……她逃脱那条河之后去了慈母庙,在慈母庙里见到了一个个祈求子女平安的母亲。”
郁润青合起卷宗,叹道:“我也只是猜测,要找到郑晓蝶才算真相大白。”
“那,去哪里找呀?”
“你觉得她留恋世间是有什么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