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荷一直不怎么多说话,她认真听着,用手指细细摸着变形的“眼球”
。
水萍皱着眉:“这些线怎么会变短变紧的?要治疗该怎么办?”
她刚才只听懂经络气血润养眼球,现在这什么肌肉变短,眼轴变长就不懂了。
顾沐云取了油灯,隔着湿泥球,用光影变化让两个小姑娘观察“眼球”
形状对焦距和焦点影响。
这种非常简单的小实验让两人很是惊讶,顿时来了兴趣,反复几次对眼睛的成像原理也有了模糊概念。
水荷年纪小,想法简单,她不停摆弄着泥球和灯的位置:“如果变长的眼球不能重新搓成圆的,就只能重新放灯。”
“嗯,那就是戴眼镜,用水晶磨成薄片放在鼻梁上,透过水晶片看字,府城里就有人这样用。”
顾沐云解释。
据史料记载,最早关于眼镜的描述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一些文献中,例如《太平广记》中就有关于“水银为镜、百病皆愈”
等类似的记载。
这表明在唐代时期,中国已经知晓了透镜的基本原理,并开始尝试使用透镜来改善视力。
在宋代,眼镜的使用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普及。
据说北宋时期的程颢就曾使用凹透镜来进行眼科治疗。
水荷自顾自把玩泥球,水萍对眼镜不感兴趣,她盯着人体模型上的经络问道:“小姑,既然你说眼睛变长看东西就模糊,又没办法重新再变回圆形,那治疗……真的在骗钱吗?”
她想起白天王小媳妇说的话,按摩后看东西的确清楚一些,顿时又陷入迷茫。
有作用就不是骗钱,可眼睛又不能变回去,这算什么意思?
顾沐云笑了笑:“眼球变形是事实,但不能因为变形就没有治疗的价值。”
“第一,不治疗,就会继续变形,好像缺失阳光和肥料的树木,枝条长成病态,如果马上补充营养改善环境,就能控制继续恶化。”
水萍连连点头,这话她能听懂,那就是按摩疏通经络,给眼睛补充气血,以后模糊就不会继续加重。
可是眼球已经变长,那怎么又能看清楚呢?
顾沐云继续道:“眼轴变长,不等于是坏的,不能用的,就好像你二爷爷的腰,你能看见弯曲,可依然可以撑起重量。”
水萍又使劲点头。
的确,二爷爷的腰上突出一块骨头,以前会疼会扭伤,现在不疼了,但脊骨的凸起依然存在。
顾沐云给水萍解释,用顾二伯的腰作比喻就非常适合。
顾二伯现在虽然腰不疼,能走能坐,但能清楚看见腰椎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