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谅祚正在大骂宋朝,侍臣急急忙忙进来,低声奏报:“禀陛下,宋朝使臣求见。”
“什么?”
李谅祚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所听到的话,他转过脸来,看着侍臣:“你刚才说什么了?”
侍臣提高了些声音回奏:“宋朝使臣求见。”
李谅祚一脸的疑惑,“宋朝使臣求见?”
侍臣又重复了一遍:“回陛下,宋朝使臣在殿外等候,请求陛下接见。”
“宋朝使臣在这个时候来干什么?”
李谅祚突然瞪大了眼睛,一股恶气涌上心头。“来得正好,朕要看看宋朝的葫芦里装的什么药,请宋使觐见。”
宋使杨定走进大殿,对着李谅祚跪倒磕头,口称:“臣杨定叩见陛下。”
李谅祚一愣。宋使出使到西夏,一贯以皇上的代理人自居,傲慢神气,都得李谅祚站着迎接。这位宋使竟然跪拜,还开口称臣。李谅祚原本要拿宋使出出气,这气不用出就顺溜了。
“杨爱卿平身。”
“谢陛下。”
李谅祚心里高兴,于是盛情地设宴接待了杨定。在席间,杨定道:“臣回到朝廷,跟皇上说说,将沿边熟户遣归陛下。”
李谅祚一听,更加高兴,赐与杨定宝鉴、宝剑和金银。
杨定回到京城汴梁,将金银留下,仅将宝鉴和宝剑献上,并对宋神宗道:“李谅祚热情地招待了臣下,对朝廷很是恭顺,对臣毫无戒心,可以刺杀。”
宋神宗点点头:“杨爱卿出使西夏有功,擢保安军知军。”
杨定激动地磕头:“谢皇上,臣当肝脑涂地,为朝廷鞠躬尽瘁。”
绥州城在黄河以北,地处丘陵沟壑地带,有铁山、碣山及无定水环绕其下。绥州古城在宋淳化五年,与夏州城同时被焚毁。自李德明和李元昊两世修复经营,逐渐展起来,成为西夏的重镇。李谅祚在此设立监军司,命嵬名山在此驻守。
嵬名山并非西夏皇族,姓嵬,名名山。嵬名山是西夏大将,左厢监军使,驻守在绥州,其部族居住在绥州境内。嵬名山的弟弟嵬夷山,有意投奔宋朝,就偷偷跑到清涧城,进见种谔,请降于大宋。种谔十分高兴,欣然接纳。
种谔对嵬夷山道:“二将军若能与令兄左厢监军使嵬名山一同归宋,那太好不过了,你兄弟二人皆得高官。”
嵬夷山回道:“请种大人放心,这件事包在鄙人身上。”
嵬夷山回到绥州就犯愁了。嵬名山是李谅祚的亲信大将,深受李谅祚重用,将绥州升为左厢监军司,任其为监军使,以抗拒宋军。嵬名山对李谅祚也是披肝沥胆,忠贞不二。
大话已经说出去了,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嵬夷山打定了主意:只能将生米煮成熟饭,已成既定事实,就不怕哥哥不降。
嵬夷山找来了嵬名山的亲信小吏李文喜,将投宋的打算告诉了他。
李文喜道:“投宋是好事,监军使大人不从怎么办?”
嵬夷山对李文喜附耳低言了几句。李文喜笑逐颜开:“妙计妙计,还得是二将军,就这么办,小人听二将军的。”
嵬夷山和李文喜背着嵬名山来到了清涧城,种谔热情地招待了二人。
李文喜对种谔道:“种大人,我二人代替监军使大人归降朝廷,得有凭证,不然我府大人不会相信。”
“说的对。”
种谔将宋神宗赐与的一个刻有“神宗御用之宝”
的金盂,拿出来交给李文喜,嘱咐道:“这是大宋皇帝的御用之物,赐给我家先父的,你府主人见到此圣物就相信了。”
嵬夷山都:“后天我兄长要巡边,离开绥州城,正是归降的大好时机。请种大人出兵协助,事情必成。”
种谔称称赞嵬夷山:“二将军所言正和我意,在下定出兵相助。但不知监军使大人巡边到何地点扎营。”
嵬夷山道:“兄长巡边之时,我和李文喜都跟随,到时候就知道了。鄙人遣心腹来禀告大人,大人立即行动就成。”
“好,就这么定。”
种谔与二人密谋已定,按计而行。
嵬名山领军一千巡边,先到怀宁寨,午后到达顺安寨边界,沿着边界巡视,走了一段路,传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众军吃完饭进帐休息。嵬夷山带兵巡营,将亲兵布置在要害处,秘密派出二人往清涧城报信。
傍晚时分,种谔率宋军来到夏军营寨,里应外合,将夏军营寨包围。
嵬夷山对军兵大呼:“各位父老兄弟,我兄长已经归降了大宋朝廷,清涧城种大人率军前来迎接。两军不要战斗,我去通报兄长。”
夏军听到嵬夷山的话,又看到宋军只是在营寨外围着,并没有进攻的迹象,就明白投降宋朝是真的了。
嵬夷山对种谔道:“请种大人领一队军兵随在下进营。”
种谔带领三百宋军随嵬夷山进了夏营,将嵬名山的大帐包围。守卫的亲兵一见大惊,呼喊着准备拼杀。一名亲军跑进大帐,“监军使大人,宋军包围了营寨!”
嵬名山大惊,一把抓过大铁枪,对亲兵下令:“传令迎敌。”
嵬夷山紧跟着进帐,将传令亲兵拽进大帐,对嵬名山道:“大哥,我们已经投降了宋朝。”
嵬名山大叫:“我什么时候投降宋朝啦?!”
嵬夷山道:“大哥,你已经答应投归宋朝了,怎么反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