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陛下,辽军先锋耶律重元向我边界进兵。”
“报陛下,辽主耶律宗真进驻永安山。”
东界战报不断报到兴庆府。李元昊坐不住了,怎么办?怎么办?就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侍臣禀报:“魏强求见。”
“魏强求见?”
李元昊有些迟疑,突然道:“快传他进殿。”
魏强参拜完毕,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禀到:“陛下,国相有话奏于陛下,因病不能起身,要小人呈报。”
侍臣将信封放在龙案上。
李元昊迫不急待地开封,只见信笺上潦草地书写:生死攸关之际,切不可两面受敌。兵临国门,以计退之。
李元昊顿时醒悟,对魏强道:“回府告诉国相,朕按国相之意办,请国相安心静养,此战结束后再去看望。”
李元昊立即派尹与则和杨守素到汴京贡献,上誓表:
两失和好,遂历七年,立誓自今,不敢背忘。
其前日所掠将校民户,各不复还。自此有边人逃亡,亦毋驱逐。
臣近以本国城寨进纳朝廷,其栲栳、镰刀、南安、承平故地及他边境
蕃汉所居,请求勘画为界,于内听凭修筑城堡。
朝廷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进奉乾元节回赐银
一万两、绢一万匹、茶五千斤;贺正(注1)贡献回赐银五千两、绢五
千匹、茶五千斤;仲冬赐时服银五千两、绢五千匹,及赐臣生日礼物
银器二千两、细衣著一千匹、杂帛二千匹。所请物品及数量,皆为朝
廷所许,无致更改,臣不敢以他事相干。
乞俯颁誓诏,世世遵承,永以为好。倘君亲之义不存,臣子之心
渝变,使宗祀不永,子孙罹殃。
杨守素和尹与则呈献上表后,请求回国。宋仁宗认为言辞不顺,没有放归。
谏官余靖上奏:“臣以为和与不和,皆有后患。今元昊上表归顺,利大于弊,国可息兵,民可减负。不必拘泥于言辞,以和为上。”
宋仁宗听余靖这么说,心想这么多年让李元昊闹的将士捐躯疆场,国不堪用,真是坐不安睡不稳。议和也好,去掉一大块心病,给点东西,总比打仗死人强。
于是,下诏答复:
朕临制四海,廓地万里,西夏之土,世以为胙(注2)。
今乃纳忠悔咎,表于信誓,质之日月,要之鬼神,及著子孙,无
有渝变。申复垦至,朕甚嘉之。
俯阅来誓,一皆如约。
命尚书祠部员外郎张子奭为册礼使,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张士元为副使,出使西夏册封。
李元昊跪在地上,听到皇上称西夏之地像祭祀用过的酒肉等祭品,心中不满。虽然地处西隅,黄沙遍布,有些荒凉,那也是土地。要不是辽国大兵压境,我
怎能对你称臣!仁宗老弟,看在你的丰厚岁赐面上,我不和你计较。
宣诏后,张子奭授给李元昊“夏国主印”
,又赐给对衣、黄金带、银鞍勒马、银二万两、绢二万匹、茶三万斤。允许自置官府。并在保安军和高平寨开设榷场贸易。宋使来夏,只到宥州,而不到兴庆府。
李元昊仍然在国中称帝,日子过得更加惬意。
宋使小住几日,回国复命。李元昊亲自送出兴庆府。远望宋使的车队,他还沉浸在喜悦中。
远处,一骑飞土扬沙地奔来,突然看见城门前的黄罗伞盖,滚鞍下马,飞跑到李元昊跟前跪倒:“报陛下,十万火急战报。”
注1贺正:古代正月初一,大臣上朝给皇帝拜贺新春的仪式。
注2胙:古代祭祀用过的酒肉等祭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