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军丟盔掉甲,马不停蹄地返回天都山,抢掠的财物几乎丢弃殆尽。
李元昊欲在行宫休息,兴庆府十万火急文书传来。李元昊启开封笺一看,顿
时心如火焚,召来张元吩咐几句,急忙返回兴庆府。
太子宁明病入膏肓,躺在床上气息奄奄。皇后野利氏坐在床边,痛苦地流泪。
李元昊进了太子府,野利氏连忙站起身,哭着道:“陛下,你可回来了,宁明他……他……”
李元昊在床边坐下,看着儿子,心里十分心痛。
宁明天资聪慧,好学知礼,深明大义,性情仁慈。
李元昊十分喜爱宁明,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心中欢喜,封为太子,觉得儿子长大后可以继承大统,遂命蕃汉学者教授。
宁明不贪至上皇权,不恋荣华富贵,却迷恋玄学,拜定仙山道士路修篁为师。经常到定仙山,跟师傅学习辟谷法,朝夕不懈,沉迷其中。
后来,李元昊听说宁明在学道术,心中不悦。命人将他找来,要了解情况。
宁明随着侍臣怯生生地进了大殿,心中惶恐地跪倒,“父皇在上,儿臣叩见父皇。”
李元昊喜爱地看着宁明,“起来吧,在父皇身边坐下。”
“谢父皇。”
宁明站起身,低着头,小心翼翼地坐下。
李元昊看着儿子:“父皇听说你在学习道术和养生。”
宁明站起声,却生生地回话:“回父皇,儿臣是在学习道术和养生。”
“啊哦,你确实在学习道术和养生。”
李元昊心中有些不快:“父皇问你,养生的要义是什么?”
宁明胆怯地回答:“不嗜杀人。”
李元昊心里厌恶,又问:“何为治国之术?”
宁明怯声怯气地道:“莫善于寡欲。”
“什么!”
李元昊再也控制不住怒气,大声斥骂:“你这小子说话不伦不类,岂能有霸王之才,如何当国秉政!”
宁明吓得扑通跪倒,“父皇息怒,父皇息怒,儿臣知罪,儿臣知罪。”
李元昊怒气未消,喝道:“你走吧,今后再也别来啦。”
宁明吓得面如土色,胆战心惊地磕头。“父皇息……息怒……儿臣告告……告……退。”
惊恐地爬起来,跌跌撞撞地颠出大殿。
宁明原本胆子就小,被李元昊一吓,魂飞魄散,饮食不进,一病不起,昏昏欲死。
野利氏得知,见爱子病倒在床上,伤心欲绝,赶紧禀报。李元昊没想到宁明被吓成这个样子,心中后悔,命御医诊治。无奈道气中魔,病入膏肓,神医无回天妙手。
宁明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临死留一上书:
父皇膝下:
儿臣不孝,将跨鹤西游。儿臣恳请父皇:念民不堪奔命,思国不
负兵火。儿臣请白袷(注)入棺,以识不能体亲之罪。
寥寥数语,李元昊看了一遍又一遍,将目光停留在“膝下”
二字上。捧书的双手颤抖,身子颤抖,心也颤抖。此时的他,不再是叱咤风云的皇上,不再是权威至上的陛下,而是一位父亲,一位平常百姓家的慈父。
“膝下”
二字,及其平凡,是百姓家儿子见父亲的礼节,却体现出父子之间骨血传承的亲情,体现出父子之间无法割舍的血缘。
儿子没用“叩拜”
言君臣之礼,而用“膝下”
述说父子之情,说明儿子多么希望有一位严厉而体贴的父亲啊。他也多么希望儿子能够复生,自己尽一个父亲的职责啊。
泪水潸然而下。李元昊此时才体会到做父亲的感受和责任,已不再是皇上,而是父亲。
“宁明,父亲对不起你。”
注袷:qa(音:掐),古时西北少数民族所穿的对襟长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