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制史人的角度来说,普遍都认为春秋决狱算不上什么法治的进步,甚至说是退步也不算毫无依据。
但是扪心自问,作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是事事都根据律法判决的官吏更得圣心,还是事事都根据皇帝的想法找依据判决的官吏更得圣心?
这问题的答案几乎不需要犹豫。
任何一个人,面对其他人拍马屁的话语和行为,面对一个时时刻刻想着怎么哄自己开心的人,虽然有人可能会觉得对方油腻了点,但是有几个人能全然拒绝呢?
现代很多人觉得自己能够拒绝,是因为对方的段数不够,只要马屁拍的高级、哄人做的自然,总有能够击中你心房的,端看你能不能吸引到这种水平的人罢了。
作为皇帝而言,当时整个王朝智商情商都高的人都抢着拍他马屁哄他开心,自然是不能拒绝这种人的存在。
所以法治什么法治?能比得过揣度圣意?
封建王朝这种体制,就注定了是实权皇帝的一言堂。
而人类这种生物,不管平时多么理性,总归会受到感性因素影响。
秦始皇认同法家的秦律,不还是没直接按照法律砍了赵高?
李世民一代英主,对自己的孩子也很是纵容。
更别说刘彻,实打实的双标,就没按照律法来过。
从这方面来看,被董仲舒改革过的儒家为什么会成为后来的显学,也是因为抓准了皇帝们的心理。
此时此刻,听到伍爱华的嘴炮,董仲舒再次轻轻地破了防,只是因为伍爱华已经来了太多次,董仲舒已经具有抗性,一般的话语对他已经没办法产生巨大伤害了,就算破了防,十万血量也不过是-1-1-1罢了。
不过董仲舒的心态好,不代表所有的儒生心态都好。
心态崩了的,已经有跑去哭昭陵的了。
沉睡在昭陵的太宗:不是,这关朕什么事啊?朕怎么为你们做主?!
相比之下,元朝大部分官员都很淡定——因为他们都是蒙古人。
什么?你说汉人书生崩溃了很多?那关我们蒙古人什么事呢?
我们蒙古人信的是小乘佛教,又不是儒教。
啊?你说你们是学派不是教派?可是你们儒家干的事情和人家宗教也没什么区别啊?
别欺负我们蒙古人没有见识!我们都知道,中原三大宗教:儒道释。
一般中原人,这三个当中总会至少信那么一两个,你们儒家香火那么旺盛,怎么就不算是宗教了呢?
不得不说,元朝虽然开了科举,但是蒙古人欣赏的还是实用主义,所谓“质朴少文”
,和唐宋重视文采是截然不同,所以虽然反直觉,但是事实上蒙古人对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并不少。
毕竟说到底,诸子百家思想基本都是当时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的一次探索。
但是研究的透彻,也就意味着蒙古人也懂得儒家的套路,用但不信就是元
朝高层的现状,所以伍爱华开骂儒生的时候,元朝官员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我又不是儒生,什么?你问我考科举的时候读的是不是儒家经典?(蒙古人也考科举,和汉人南人分左右榜)只是用了点他们的学问罢了,怎么能算是呢?
比起看得开的元朝人,明清两朝是真的骂声一片。
甚至清朝骂得更厉害一些。
明朝是比较两极分化的,思维固化的,那是一个个老道学,把孔孟之道高高捧起,容不得人说他们一句不对。
思维开放的,则是根本不觉得孔孟和程朱思想算什么好东西,嘴上承认人家是先贤,实际行为中根本不鸟这些思想。
更开放一点的,还会自己创造一些学问,批一个儒家或者理学的外皮,讲一些反儒家反理学可谓是倒反天罡的理论出来。
相比于明朝表面上儒家一统,实际上各自倒油,清朝因为严格管控思想言论以及大规模洗脑,真的不认同儒家思想的人反而是少数。
只能说,社会的退步往往是从人们思维受到限制开始。
伍爱华也没有过多地在意董仲舒等儒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嘴炮完之后就开始收尾:“说起来,汉高祖订立《九章律》的时候,也说过后世子孙不许随意变更,但是东汉后期,儒家还用自己的思想来注释《九章律》,然后……大家都知道会怎么样了。”
伍爱华这话一说,萧何和刘邦都感受到了不舒服。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后世的人乱解读,这算什么?
这种反感程度,大概就和“朕与将军解战袍”
的诗句被曲解的反感程度差不多吧。
明明是彰显自己礼贤下士,怎么后世就变成了淫词艳曲?
“汉朝的法制情况大概就是我刚刚和大家说的这么多,说到这里,我们也已经直播完成本次的内容了……”
伍爱华刚准备关闭直播间,就看到有弹幕说:【博主能不能展示一下有血吸虫的螺的样子?我怕平时在水里碰到会感染】
伍爱华看到这个问题,不由笑了笑。
要不是知道直播间有问题,伍爱华只会觉得问问题的人实在是太懒了,而不会觉得他们问出这个问题有问题。
要知道网上不少人都是直接提问,懒得自己搜索,特别是有一些“白嫖党”
自己不愿意整理资料,就会直接提问,有时候有好心人回答他们,有时候则没人理。
弹幕这个问法,真的就很像现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