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 第 63 章(第4页)

第 63 章(第4页)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因为汉武帝独尊儒术,所以在这之后,汉朝司法也有用儒家经义判决的习惯,这种方式被称为‘春秋决狱’,是董仲舒提倡的。”

“春秋决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区分行为动机,所谓‘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这种动机判断,其实更多是为官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道德审判,是将司法过程儒家化,日常出现钻法律漏洞的案件,不想着修改完善法律规定,而是从主观判断,显示了人治在判案中的影响,这也是法治的退步。”

伍爱华叹息道:“最起码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现存的春秋决狱的判例,都不能很强有力的说明‘志恶’。”

“春秋决狱其实有点像西方的陪审团制度,先进行集体表决,对方有罪没罪,有罪的再进行判决,”

伍爱华解释:“这种制度依赖于主观判断,对于判决官员的水平要求极高,而且因为春秋时期还是用竹简,古人用最少的文字记录最多的意思,一句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只要想曲解,在儒家经义中总能找到答案,简直是打击政敌势力的不二法宝。”

“那时候有个说法,叫做‘酷吏舞文’,”

伍爱华忍不住摇头:“咱就是说,有没有可能,表面上的酷吏,是曲解儒家经义各种杀人抓人的官吏,实际上的酷吏,是不遵循法治非要推行什么春秋决狱的以董仲舒为的儒生?”

听到伍爱华的话,现代的弹幕有感而。

【这简直是梦中情岗】

【是我梦想中的工作没错了】

【真的做梦都不敢想能有这么好的工作】

看到一心只想躺平摆烂的观众们,伍爱华会心一笑,而后又说道:“不过虽然这工作是我们的梦中情岗,但是汉朝官员应该是不咋喜欢的。”

“毕竟搁在秦朝和汉初,廷尉和御史大夫可谓是大权在握,上一个有名的廷尉是谁?李斯啊!”

“结果

()跑到你汉武一朝,人就只能当个闲官?”

伍爱华说着,又开始自问自答:“这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汉武帝在外朝之外,还设立了一个中朝。”

“这个中朝的人,就属于位卑但是权重的,”

伍爱华详细科普道:“汉武帝在中朝设立了侍中、尚书、给事中等职位,让他们参加核心谈论和决策,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架空了丞相和廷尉、御史大夫的权力。”

“汉武帝在尚书台下,设了了二公曹,由二公曹掌管审判,于是廷尉就可以拿着大把工资,啥也不用干。”

伍爱华说着都忍不住羡慕了。

“历史认为,汉武帝设立的这一个中朝,其实是唐朝二省六部制的雏形,它和唐朝二省六部的存在,都是为了架空相权,加强皇权,进一步促进中央集权。”

始皇听着伍爱华的科普若有所思,只是始皇对于朝堂的掌控还是很厉害的,他并没有受到相权辖制的感觉(毕竟吕不韦被他轻轻松松就搞下去了),但是始皇也知道,自己未来的继承人们不是每一代都可以好好掌握朝堂,所以这种制度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除了中央的这种改革,汉武帝在地方也作出了改革,”

伍爱华继续说道:“他专门设立了十二个监察区域,称为州,每州都配备了一个刺史的岗位,专门用来监督弹劾当地郡守。”

“在汉武帝之前,汉朝没人这么做,汉武帝这个小机灵鬼搞了这么一出,直接让郡守每天食不下咽、夜不安眠。”

“在这个时候,刺史还只有监督监察弹劾的权力,地方的司法权和行政权还都掌握在郡守手上,可以说郡守一般是当地一把手,刺史只是当地二把手甚至二把手,毕竟还有个军事主官。”

“但是很快,因为刺史没有人监督,皇帝又相信刺史,在东汉的时候,刺史的权力越来越大,因为害怕刺史跑去和皇帝讲自己的坏话,郡守在做决定之前都要先请示一下刺史,刺史认为可以的他们才会继续做,两者的地位已经生了颠倒对调。”

“东汉末年,州已经从监察的区划变成了行政的区划,刺史已经实际意义上成为一州集行政、军事、司法、监察于一体的主官。”

“这时候,刺史已经变成了我监督我自己,监察的意味已经逐渐消失了。”

听到伍爱华这话,汉武帝不由皱眉:“没有监察,郡守为所欲为,有了监察,刺史为所欲为,朕设置的刺史变成这样,东汉究竟是怎么做事的?!”

自己手上好好的制度,怎么到东汉就变了味了呢?!

“说完法庭的人员组成,我们来说说审判的程序。”

“汉朝对被告人审讯和判决,叫做鞫狱。”

伍爱华先解释了一下名词:“鞫是指的从审讯到判决的全过程,而狱说的就是判决之后进入监狱的全流程。”

“鞫包括了辩告、讯问、刑讯、杂治、读鞫、论决、乞鞫等过程。”

【汉朝司法程序也挺复杂的】

【这说明汉朝法治其实已经展到了一定

的阶段了】

“辩告,很多人看字面意思,会误以为是要进行辩论、辩解、告状,其实辩告是审理之前,司法官员向当事人宣告相关法律要求,并且强调不得伪证,诬告要反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