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座呢?”
“在春秋书院的后山当中。”
夏生心中一沉,但脸上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情绪,只是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做得很好。”
宁征转过头去,从身后拿出了一摞书卷,恭敬地递到了夏生手中,开口道:“这是先生让我找的史书,从太祖年间一直到永和历初年,都在这里了。”
夏生点点头,赞许道:“你办事果然让我放心,行了,今天就到这儿吧,看你也累了,早些休息,剩下的事情不着急,如果打听不到也不要紧。”
说完,夏生看着身前那间看起来一片漆黑的屋子,不禁问道:“对了,孟琦呢?”
宁征摇头道:“不知道,我回来的时候就没看到她,可能已经睡下了吧。”
“嗯……”
夏生并没有太过在意,对宁征道:“你也回屋去吧,今日辛苦了。”
宁征微微颔,执手与夏生告别,而夏生也抱着一摞史册,慢步回到了房内,点了一盏油灯,轻轻叹道:“好吧,就让我来看看,在这五百年间,到底都生了些什么吧……”
……
时间就这么无声的流逝着,只能听到翻展书页的沙沙声,屋内的气氛慢慢变得凝重,空气中带着或悲伤,或愤慨的凉意,让人触之伤情。
夏生只身回溯于历史的长河中,却一点也不会觉得波澜壮阔,反而只看到了河底的累累白骨,听到了数十万冤魂的哀鸣。
大缙王朝自他上一世殒落至今,已经过了五百年岁月,而在这五百年中,伴随着整个王朝的兴衰更替,至今已历经了五代君主。
太祖皇帝在登基一百年后去世,缙太宗赵宏继位,可惜是个短命鬼,只统治了江山二十年便驾崩,接下来是缙兴宗赵明宇,在位一百三十年,再接下来,便是缙高宗赵恒,此时大缙王朝已经建国两百五十多年。
缙高宗赵恒实乃一代雄主,在位五十余年的时间里面,开创了宏武盛世,人类世界风调雨顺,并多次御驾亲征,向南收复南疆十三郡,向北建立“斩草防线”
,包括剑门关、玉门关、长雁关、宁武关四大雄关。
但令人惋惜的是,缙高宗也是大缙王朝五百年历史里面唯一一个没能善终的皇帝。
传说是在第五次北伐的征途中感染风寒而死。
而在缙高宗驾崩后,太子赵玺继位,也就是当今的缙仁帝,他成为了大缙王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同时也是最长寿的皇帝,距今已经执掌国玺近两百年的时间。
可也就是在缙仁帝执政期间,却生了一件举世震惊的大事。
那是在128年前,也就是在永和历初年的前一年,在洛阳城内,诞生了史上最为离奇,也最为着名的谋逆案。
承天门之变,短短的五个字,却代表了大缙王朝近两百年间最沉重的一段历史,更被世人认为是大缙王朝由鼎盛衰落,异族再次崛起的关键性转折点。
当今皇帝陛下的长子,也就是前太子赵睿,无故起兵造反,率领十七路叛军入京,意欲谋权篡位,在承天门与禁军、裁决司、兵马司,以及各大世家供奉强者,展开了为时三天三夜的血战。
最后的结果,却是赵睿兵败,被当场诛杀,十七路叛军领无一幸免,皆被斩,五位皇子受此牵连,被配远疆,终生未得入京。
经此一役,整个洛阳朝堂被大洗牌,军队力量被重新整合,大缙王朝经历了继太祖皇帝驾崩后,最黑暗,也最混乱的一段时间。
幸好,当今皇帝虽然不如太祖皇帝、高宗皇帝那般雄才伟略,但也算得上是一代明主,在一番血洗之后,接连颁布了三十二道御令,上肃纲,下抚民心,总算熬过了那段最艰难的日子。
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一百二十七年。
夏生轻轻叹了一口气,合上了史册的最后一页,抬起头来,这才现,原来天已经亮了。
一夜之间,观遍大缙王朝五百年兴衰史,对常人而言,恐怕脑中早就不堪重负了,但那不是夏生。
此时的他双目清明,脑中正在飞计算、分析着,试图从这些史书的记载中,找到他想要找到的东西。
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
即便此刻夏生手里面所拿的,乃是理论上最客观、最公正的史册,但他同样明白一个道理,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
夏生坚信,一定还有太多他看不到的真相,早就被人为掩埋在了历史的深渊中,永世见不得光明。
不过片刻之间,夏生已经理出了一些头绪,选出了四件最值得他去注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