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迁界令,就是整个大清北起山东,南到广东的所有沿海地区,在海岸边二十里内不允许任何人居住、活动。
所有距离海岸二十里内的村庄、城镇全部废弃拆毁,居民强制迁徙。
这是为了断绝郑成功和大陆方面的经贸来往,让郑成功失去财源。
为彻底实现这一点,清廷下令毁掉所有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
当然,这并不是郑成功披麻戴孝的理由。
作为大明臣子,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给顺治皇帝披麻戴孝。
灵堂纪念的对象,是郑成功的亲爹郑芝龙。
在布禁海令的同时,满清朝廷还做了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把囚禁多年的郑芝龙给处死。
还把郑家在老家的祖坟挖掉,将郑家历代祖先挫骨扬灰。
郑家在老家的祠堂、老宅等等,全部摧毁。
一切行动,只为表明一件事情。
双方之间再无任何和谈可能。
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让郑成功在悲痛之余,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在给郑芝龙服丧完毕之后,郑成功认真地进行了通盘考虑,做出决定。
“是时候将主力迁移到岛上来了。”
在郑成功看来,台岛无论是在面积、耕地、资源各方面,都远胜于厦门、金门、南澳等几个区区小岛。
同时,清廷政策的变化,也让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被清军进攻的可能性大幅度提高。
主力退到台岛,留少部分兵马在沿海岛屿驻守,显然是进可攻、退可守的良策。
郑成功计划完毕,便派人去厦门、金门等地传令。
【从展的战略角度来说,郑成功的计划是毫无问题的。】
【但郑成功却低估了人心。】
像郑家这种散布在各个遥远岛屿上的势力,各地的守将天然就是岛上的土皇帝,有很强的离心倾向。
前面多年时间,郑成功不断调集兵马反攻清廷控制的大陆,守将们经常需要追随郑成功在外作战,问题还不明显。
这两三年来,郑成功仅仅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前往台岛和荷兰人作战,大部分兵力都分散在各岛,无所事事。
同时,郑成功本人也长期留在台岛,对此地进行开拓,初步建立统治秩序。
这就让沿海岛屿的守将们获得了一个空档时间,各岛的离心力空前增强。
当然,郑成功并不是没有防备这一点。
他留下了自己的世子郑经坐镇厦门,在几名老臣的辅佐下管辖众将。
但这个郑经,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之前蔡禄、郭义的背叛,郑经明明早就知道,却迟迟不兵,导致这场背叛生。
背叛生后,岛屿上的守将们越离心。
此时,郑经又搞出了一件大事。
作为郑成功的大儿子,郑经竟然和自家四弟(郑成功四儿子)的乳娘私通!
私通就算了,还生了一个儿子!
生了儿子之后,郑经还欺骗郑成功,说是侍妾所生。
郑成功非常高兴地给这个孙子赐名、赐字。
结果不久,事情被人踢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