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所说的这些,李恪也清楚。
如今天下各地的教育资源基本上都垄断在世家大族手中,普通百姓们根本没有机会去读书认字。
在历史中,这样的事情从古延续至今,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新世纪,天下人才逐渐摆脱‘文盲’现象。
之前为了让百姓们更好的了解官府布的政令,以及宣传造势,李恪创建《益州日报》。
不识字的百姓们大多是从识字的读书人口中,或者在茶馆之类的地方,获取报纸的内容。
有些政令,百姓们听完之后不是很理解。
即便有其他人解释,但因为信息差以及认知不同,解释完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思了。
道听途说的内容,终究和实际内容有些出入,容易让百姓们误解。
“杜长史,本王交给你一件事。你多去找一些说书人或者是读书人,
让他们加入到我官府之中,为本王做事。所负责的事情便是宣扬《益州日报》和《太平论》的内容,
前提条件是他们一定要对本王足够的忠诚,认可本王的执政理念。”
李恪看向旁边站着的杜文纪。
“是,殿下。”
杜文纪按照秦王的要求,很快就找来了数十个说书人和读书人。
这些人听闻秦王殿下要见他们,内心很是激动。
秦王可是他们的偶像啊!
“诸位平身,来到本王这里不必紧张。”
李恪一副和善的模样看着周围众人。
这些人内心怎么可能不紧张呢?
站在他们面前的可是大唐帝国威名正盛的秦王殿下,一战灭一国!
“本王要你们加入到官府之中,以后为本王做事……”
李恪将目的告知众人。
众人很开心,能够为秦王办事,是他们的荣幸。
“我们《益州日报》每天都会布一期,你们要深刻且正确的理解日报上的每一条政令,
然后将这个政令讲给各地的百姓,对于百姓们的疑问,你们要做出正确的解答,让百姓明白官府要做什么……”
李恪又详细的讲述了起来。
众人听的很是认真,这件事情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
他们负责给不认识字的百姓们讲述日报和《太平论》的内容,不能有半点失误。
否则影响的不仅是政令的正确推行,还有秦王殿下的名望。
“本王决定,你们分为早中晚三个班次,在固定的地点讲解当日的报纸内容,
你们是本王的宣传口舌,位置虽低,但却至关重要。”
李恪站起身来,走到了众人中间。
“你们每日研究官府布的政令以及《太平论》,能够增长你们的见识,丰富你们的政治经验,
而且你们直面的是最底层的百姓,能清楚的知道哪些政令符合实际、能造福百姓,
将来,本王会从你们当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人才,直接步入官场,成为我大唐的正式官员。”
在场的这些人,无论是说书人还是读书人,他们都认得字,也懂得经史子集。
尤其是那些说书的,涉猎广泛,但由于进入仕途无门路,为了生存,只能当个说书人养家糊口。
让他们负责讲解益州日报的内容,可以丰富增长他们的各种见识。
再加上经常与底层百姓沟通交流,更加深知基层的各种问题,以后做了官,也知道如何正确的治理一方。
一旁的杜文纪和姚广孝二人听着李恪的话,内心惊叹不已,主公的想法实在是太妙了!
这样做不仅可以让百姓们更加理解官府布的政令。
同时也能培养出一批实干官员,将来让他们分布到各地的县城,维护大唐基层稳定。
周围的读书人和说书人听着秦王的话,内心再次激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