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
,上挂"
体仁沐德"
灯匾;后元春复上舆的园内"
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
。
就在这热闹祥和的氛围里,元妃登舟观看了大观园两边石栏上各色风灯,上岸将石坊"
天仙宝境"
换成"
省亲别墅"
。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元妃省亲出园后,来到贾母住处,短暂的话家常时间,便有六次流泪的情形,还对贾母王夫人说:"
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后父亲贾政问安时,又说:"
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等等感伤之语。
可见,元宵节元妃省亲,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虽说一时体现出朝廷对贾府的皇恩浩荡,也是元妃最为荣光的时刻,但也无不透着玄机:元妃不过是牺牲品,贾府的没落已然在奢华的大观园里埋下了隐患。
元妃的命运最终便如其判词一样:"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
三、元宵猜灯谜
于是,曹公在22回专门补述了元妃省亲回宫后制作灯谜送到贾府,传谕让宝黛探春等人悄悄猜谜。
元春制作的是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谜面题为打一物: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相看已化灰。
宝黛湘云探春等人都猜中"
爆竹"
,还得宫制诗筒、茶筅的奖励。
喜热闹的贾母"
见元春这般有兴"
,也命人制作了围屏灯挂于堂屋,令贾府众人暗暗的做了灯谜,猜中也有奖。
为助兴,贾政故意对贾母念的灯谜"
猴子身轻站树稍(打一果名)"
没猜中,被罚了许多东西,最后猜中领奖后,也出了一个灯谜"
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
与贾母猜。
宝玉从父亲贾政那里得知谜底是"
砚台"
后悄悄告知贾母,贾母开心地说出答案。贾政会意地拿出贺彩。
似乎,贾府完全沉浸在元宵节前节后欢乐祥和的喜庆中。
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迎春、探春、黛玉、宝钗等人制作的灯谜都不约而同出现类似"
爆竹"
之类的不祥之物,贾政早就"
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
。
这就是回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