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一是夷夏之争,毕竟佛教源自西域,非我族类,自然受到排挤,二是佛教影响力大,挤占了道教的生存空间。”
n
“这两点会惊动一国之君?”
n
“那我再想想。”
少年沉思,老君稳坐青牛背上,不动如山。n
片刻后,少年道:“原因有这么几点,一是钱的问题,遍布全国的佛教寺庙每年从民意吸收大量的钱财,收购大量的土地,且不用缴税、不服兵役,这就导致整个帝国的财政压力增大,尤其是在资源紧张或战争频繁的时期更为突出,朝廷需要更多的税源和兵源,佛教的存在,严重的拖了后腿!”
n
老君嗯了一声,“继续。”
n
“第二就是权力的问题!佛教的传播和影响力十分恐怖,甚至能威胁到皇权的集中!佛教在民间的根基很深厚,和尚的数量也很庞大,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思想统一、人员数量庞大的组织,绝对是王朝潜在的巨大威胁!”
n
“嗯,继续。”
n
“第三就是平息民愤、转移矛盾的需要!僧侣逃兵役,却让普通百姓服役,僧侣不缴税,却让普通百姓缴税,遇到灾荒百姓饿得吃树皮,和尚却能在山上吃蘑菇,这些不公平足以激起民愤,威胁皇权,出于安抚民心也要灭佛!”
n
“没了?”
n
“没了,就想到这么多。”
n
“不错,基本上就是这么回事。我此去西方,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佛教,使其走上正道。”
n
“公子!公子!”
天际似有人在呼唤,骑青牛的老君笑道:“有人叫你了,走吧。你是习武之人,便送你一缕三清之气吧!”
说完话抬手一指,一道金芒竟射入少年眉心,然后老君便渐渐淡化,直到消失在茫茫大漠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n
“公子?”
一声呼唤来自天际,少年蓦然浑身一震,只觉天旋地转之间,赫然来到了另外一个地方!眼前是一尊老君像。n
玉青子在他耳边轻呼:“公子?”
n
凤九霄立刻歉然一笑,“刚才神游万里,有些失态了。今天不知为何,竟然失神了好几次。”
n
玉青子笑道:“或许公子身负道家无上神功,所以与老君神像心生感应。”
n
庞十五立刻点头,“道长说得很有道理!嗯,我还真的有这种玄妙的感觉。”
n
当然他没有说出自己与老君仿佛在精神世界里交流了半晌,因为他知道说出来也没人会信,只会当他产生了幻觉!n
但事实上,他此时真的感到有股无名的力量在体内四处游弋,只不过暂时未能与自身真气合二为一而已!n
那道异种真气或许就是老君赠自己的“三清之气”
!n
三清之气与自己体内原有真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凡即将遇到交汇之处时,那道“三清之气”
竟然直接加速通过岔口或是停止前进等原有真气通过岔口再前进,就像有了生命的精灵一样,绝对不会和原有真气发生碰撞。n
看完了大殿,众人从后门穿出。n
阁后断崖处立着铸铁碑亭,八条螭龙盘踞的檐角各坠铜铃。n
碑文上记载张天师在此羽化时,将镇山宝剑藏于老君座下。前朝有盗宝者撬动神像底座,当晚暴雨中霹雳击碎阁东古银杏,只留一截断木根,树心里赫然嵌着半截锈剑!n
如今那焦黑的树桩被信众系满红绸,每阵山风掠过,绸带便似千百道符咒在天地间飘摇!n
凤九霄抚过冰凉的铜鹤香炉,感受着青城山的千年道运!n
炉身上有《道德经》阴刻字,字痕里积着的不仅仅是香灰,那是无数信徒的诚意。n
在檐角铁马叮当声中,凤九霄仿佛听见当年丹炉崩裂的轰鸣——n
据说老君在此炼九转金丹时,炸炉的火焰化作满山的青翠,故而此山终年苍碧如黛。n
“道长,老君阁是青城第一峰绝顶,到了这里此行便算圆满,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我们就此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