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闲思索。
陈大伯拍了陈闲肩膀,笑道:“闲哥,你往常脑子极为灵活,现在怎么怎么固执,你贵叔还不是想给你省钱?”
陈闲面带微笑。
“那行吧,省一点是的一点,谢贵叔。”
陈贵摆手。
“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知道你们家每天卯时都不到,就要起来忙活吃食,很是辛苦,生活不易啊。”
读书科举是农户翻身的唯一一条路,且是比较稳妥的一条路。
这个时代的农户,很少有农户主动将孩子送去学堂读书,认为读书会很费钱,不如帮着家里一起干农活,减轻家里多出人口吃饭的负担。
瞧瞧人家这胸怀和格局。
又看了看,站在一旁嘴里念念叨叨的儿子。
“爹,这块肉好,将肥肉割下来,放在油锅里一炸,油脂渣子和青菜炒一起,那味道别提多美了。”
陈青山没好气,踢了他一脚。
人跟人为什么区别那么大。
心塞。
“看你那点出息!”
“爹,我怎么了,往常家里做好吃的菜,也没见你少吃一口,你就知道说我。”
陈贵差点自闭。
逆子。
另一边。
镇上。
陶然居。
“掌柜的,猪肉价格又涨,现在已经四十三文一斤了。”
陶掌柜愣愣无言。
“那把猪脚饭、酱香肉上涨一百五十文。”
“掌柜的,这么做是不是有点便宜啊。猪肉涨了接近一半,咱们的价格是不是应该提高到二百文才对啊。”
“咱们现在是和隔壁百味楼争客户,猪肉上涨,隔壁很有可能涨价到二百文,我们能顶住成本压力,只卖一百五十文,是不是客人都跑到我们这里来了?”
“可是,咱们真能撑得住吗?”
陶掌柜沉声道:“撑不住也要撑,这样的事情咱们做的还少吗,到最后不过就是拼价格战,熬死他们,最后镇上会做红烧肉的,只有咱们一家,咱们想定多少就定多少。”
“甚至三百文,四百文也会有人买的。”
陶掌柜吩咐一声。
“去将店内菜单,酱香肉,酱香肘子这一栏的价格给改掉。”
“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