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汉朝四百余年 > 第肆部 纸醉金迷 第11章 师门党羽(第1页)

第肆部 纸醉金迷 第11章 师门党羽(第1页)

俗话说:黄河清,圣人出!黄河水一旦变清,预示有圣人出世,天下就会太平。

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

黄河虽浊,亦能灌溉;长江虽清,时有泛滥。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都仅仅只是个数字而已。

任何一句话,你不说出来,便是那句话的主人。如果你说了出来,便是那句话的奴隶。

而师门,也就是同一个师傅的弟子们。在现代语境中,同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比如研究生,常被称为出自同一师门。

古代的党羽,来源于官场,派别内的亲信、支持者。

党羽通常是指与某一派别或领导人关系密切的人,他们为其提供支持、保护和帮助,也是其权力的基石。

而官场上的三思,就是思危、思退和思变。

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是“思危”

;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是思变。

西汉在读书人当中,兴起来的这种不成文的师门党羽习惯,从古至今,延续了中国官场和文化领域达几千年之久。

在几千年的官场上,恐怕也还没有完全根除这种恶习,这也许是中国各行业中的腐败现象的根源之一吧!

都说人不如旧衣不如新,可在皇帝看来,衣服和人都是老的好,衣服旧了贴身,人旧了贴心。

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

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离九霄而膺天命,情何以堪;御四海而哀苍生,心为之伤!

翟方进就任朔方郡刺史的时时,当他在地方上干出一点成就时,他就借助舆论的力量,大力去宣扬。

同时,他还动用自己的文笔功力,将自己不值得一提的的那丁点地方政绩,反复上奏朝廷,借机给皇帝留下深刻印象。

官场之中,人心叵测,难以捉摸。

官场就像是一个大熔炉,它能够把每一个人都锻造成一块钢铁。

而一般官员的升迁,都是靠政绩说话的。翟方进的政绩,反复报告给领导,在领导的心目中,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这样,不费吹灰之力,他不久就升任丞相司直职务了。

丞相司直,是丞相的高级幕僚,权力非常大,在朝廷上下,能呼风唤雨,一般想升迁的官员,极力去巴结他。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机关算尽方能步步高升。

从翟方进的这种为官之道,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属于说大话花小钱的那种人,舆论功夫远远过了他的实干能力。

问题是,像翟方进这样的嘴皮子官员,如果在汉宣帝时代之前,那是会遭到贬损的。

但是,自从汉元帝盛行以儒家经典治国的礼文制度之后,这种扭曲风气越来越猖獗。

这样,像翟方进这样的重言论轻实干的人,不但不遭贬损,反而还很追捧。

这就是为什么翟方进当时那么容易荣升高官的原因吧。

官场里头有着种种矛盾和斗争,其中最为激烈的莫过于权力的斗争。每个官员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能够在官场的漩涡中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力量的那一个人。

翟方进当时进京担任丞相司直官员之后,他所干的第一个业绩,就是他于汉成帝的河平年间,以儒家礼仪的评判标准,参倒了当时国家的监察高官的司隶校尉陈庆。

这个河平年号,就是汉成帝专门为褒奖治水有功的王延世而特别举行的。

当时,负责治水的王延世,使用了都江堰中的治水方法,终于治理住了这场特大水患,还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

那么,为什么这个特别热衷于搞儒家斗争的翟方进,又怎么会连连升迁呢?

其实,这并不难以理解,这也说明,当时的朝廷中的一批热衷于搞斗争的儒生,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气候。

他们已经开始左右了国家政治格局和走向,这个翟方进,后来之所以被朝廷中的许多儒生官员一致推选成为丞相,就是最好的说明!

官场中充满了权力的争夺和利益的角逐,每个官员都像是一条条的鲨鱼,他们在官场的大海中游弋,互相抢夺着权力与利益。

史书记载说,就是在河平年间之中,已经被提拔成为丞相司直的翟方进随同皇帝去甘泉宫。

途中,他的车马走入了当时国家有明令禁止驶入的“驰道”

中。

因为,当时国家规定,“驰道”

是国家专门用以皇帝祭祀和军事急报使用的专道。

一般人都不得使用,即使是太子在没有得到皇帝批准之前,也不能够自作主张的使用。

当时的翟方进绝对不会不知道这个规矩,但是,由于他急于追赶皇帝车队。

于是,他的车队就驾驶进了“驰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