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盗墓小说>汉朝四百余年 >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2章 诛晁错清君侧(第1页)

第贰部 文治武功 第2章 诛晁错清君侧(第1页)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

《道德经》有云: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真正厉害的人,一定明白,只有不去争,不去抢,才能大得,才有大运。

真正的运气,真正的实力,真正的成就,一定不是靠争来得到的。

因为只有真正让自己明白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事物展的底层逻辑。

最后就会现,一切的一切,最好的状态一定是顺其自然的,结果也是自然而然的。

汉景帝年间,御史大夫晁错向皇帝上书,建议削藩,为汉景帝所采纳。

而当时的各藩国中,以吴、楚的实力最强。

吴王刘濞为了保住自己的实力,纠集了包括楚国在内的七个藩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动叛乱。

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平息叛乱,只好将晁错杀掉,但叛乱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唐安禄山在天宝十四年,以清君侧为由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叛乱后称帝,757年,被其子谋杀。

元朝至正二十四年,孛罗帖木儿也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元大都。

明朝初年的靖难之役,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他年轻的孙子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接受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等的削藩建议,着手进行削藩。

而盘踞在北平的燕王朱棣,对此极为不满,他打着“诛齐黄,清君侧“的旗号攻入南京,自立为帝,年号永乐,即明成祖。

一提到“清君侧”

,恐怕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明成祖朱棣的“靖难之役”

“清君侧”

似乎成为中国历史上造反、叛乱的最佳理由。

以至于到了近代,皇帝都没有了,东北军的郭松龄造反时还在用“清君侧”

这个名头这么好用,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清君侧”

这个词是哪位大神明的,他又干过什么什么事情呢?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清君侧”

生在西汉,吴王刘濞打出了这一旗号颇有政治眼光。

不仅差点改写历史,而且还为后世叛乱者提供了一块完美的道德遮羞布。

刘濞是刘邦的侄子,他父亲是刘邦的二哥刘仲。

因为镇守边关不利,刘仲被从代王的位置上贬为合阳侯,刘濞因此也受到牵连。

所以他本是没有机会封王的,可是命运之神就偏偏青睐于他。

英布叛乱中,荆王刘贾被杀,吴楚之地缺少猛将镇守。

此时刘邦儿子尚在幼年,刘姓子孙中只有刘濞一人可堪此任,而且刘濞在平叛中还立下战功。

于是,刘濞就被封为吴王,统管东南三郡五十三城。

吴王刘濞的封地不仅可以临海煮盐,而且豫章郡还有大量铜矿。

在古代谁掌握了铜矿和盐田,就等于谁种了棵摇钱树,两样俱全的吴王刘濞绝对是西汉各个诸侯王中最富有的。

每当朝廷要征徭役,刘濞都为百姓垫资用以替代徭役,使得封国中的百姓都十分拥戴他。

这样也在无形之中,损害了西汉朝廷在东南的威望和利益。

汉文帝在世时,晁错就多次建议削减刘濞的封地,但是汉文帝宽厚仁慈,他认为吴王刘濞是因为皇太子刘启失手错杀了吴太子刘贤,才让刘濞一直心怀不满,所以不忍对其惩罚。

汉景帝即位后,晁错也跟着从太子家令晋升为御史大夫。

汉景帝就是那个因为弈棋而杀死吴太子的刘启,他本就和吴王结下了冤仇,现在又有心腹上疏《削藩策》,所以立刻将矛头对准了吴王刘濞。

汉景帝还在与近臣们商讨削藩之事时,听到风声的吴王刘濞就开始联络各诸侯国准备叛乱了。

当朝廷削减吴王封地的诏书下达后,吴王刘濞果然和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济南王、楚王和赵王一同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在国内征集了3o万大军,并派使者前往各国公布晁错罪状。

刘濞声称朝廷有贼人专权,残害刘氏骨肉,危害国家社稷,而陛下多病志失,不能省察,所以他打出的旗号是“请诛晁错,以清君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